【脱贫攻坚 圆梦小康】巴林左旗:园区化扶贫让贫困户宜居宜业
一房一院一棚一链 入园当年就能脱贫
这几天,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白音沟村村部热闹非凡。刚从林东镇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园参观归来的27户贫困户,就搬迁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自今年6月起,巴林左旗计划投资1.6亿元,用2年时间建设一处以林东镇为核心,辐射全旗11个乡镇,可容纳561户贫困户入驻的食用菌、设施蔬菜产业园。能搬到“寸土寸金”的县城城郊生产、生活,对白音沟村的贫困户们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当天就有8户贫困户报名。
付海龙是白音沟村第一个报名入园的贫困户,他下决心搬走的原因是这里严重缺水。村里的地下水刚够人畜饮用,全村没有一亩水浇地。一个“水”字,成了全村人致富的拦路虎。而他到园区参观后看到了希望,按照规定,付海龙入园后能得到1处50平方米的红砖彩钢住房,1处180平方米的小院,1处410平方米的食用菌冷棚。新居水电暖厕和排水等功能齐全,还能在院里种几畦蔬菜。
更让付海龙高兴的是,园区从河北平泉引进了一家食用菌龙头企业。企业为贫困户提供接种好的菌棒,并进行技术指导、回收产品,园区还为贫困户提供贷款。当市场价格低于菌棒成本时,企业按保底价收购,让贫困户吃了定心丸。生产一棒香菇除去成本后,纯收入能达到1.5至3元。付海龙一年生产1.5万棒,就能收入2万元左右,靠着这条食用菌的产业链,他当年就能实现脱贫。
扶贫产业园在规划之初,就定下了筛选入园贫困户的标准:原则上年龄在60周岁以内,有劳动能力并有致富愿望,家里人口在2人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才能入园。而贫困户搬迁一户,将使4户受益:付海龙入园后,他本人能实现脱贫,而他家的4间大瓦房和1亩地的院子可置换给危房户,危房户的宅基地又可划给无宅基地农户,他家的12亩旱田还可以流转给土地较少的农户来收取地租。
在林东镇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园施工现场,生产区的180个冷棚已开始打基础安棚架,生活区的样板房建设也已全面铺开。项目一期的食用菌产业园占地523亩,总投资7000多万元。其中争取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2000万元,其余资金采取PPP融资模式,按照8%的年息,分10年向合作企业逐年拨付利息和建设资金。项目一期工程预计今年10月底全部完工,可吸纳贫困户175户;项目二期的蔬菜产业园计划明年启动,能吸纳贫困户386户。
“过去移民搬迁大多是从沟里搬到沟外,这个项目则是全旗通盘考虑,打破了乡镇界限,每个乡镇符合条件的贫困户都能入驻园区,在县城周边建这个园区,地理优势明显,对贫困户来说极具吸引力。”巴林左旗旗委书记李浩楠介绍,这种园区化的精准扶贫模式,既解决了住房问题,又解决了增收问题,使搬迁贫困户的生产和生活高度一体化,真正能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相恒义 徐永升)
[责任编辑 杨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