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庄连接上了大世界

12.09.2016  12:35

武川县可镇大水圪洞村村民郭红俊种植的土豆丰收了。

赛罕区榆林镇河南村家家户户都安装了太阳能发电设备。

赛罕区榆林镇河南村村医正在给村民登记医保信息。

武川县哈乐镇永和泉村村民在文化室里看书。

和林县台格斗村村民正在农村淘宝店选购衣服。

赛罕区金河镇甲拉营村的道路平坦又宽敞。

武川县耗赖山乡大沙窝村便民服务中心的一站式服务让村民办事很方便。

和林县舍必崖乡小甲赖村村民范华一家在看电视。

赛罕区金河镇甲拉营村村民在村里的小广场聊天。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台格斗村全景。 内蒙古日报 社融媒体记者 刘金鹏 摄

2000余棵古杏树点缀山头、曲折的登山步道蜿蜒盘旋、万亩碳汇造林郁郁葱葱……幽静秀美的和林县经济开发区台格斗村村中美景看不够。

9月9日下午,记者来到台格斗村时,在村委会旁边看到一个农村淘宝门店。正在这里“逛”淘宝的村民云龙龙说,他就是在这里网购了一台电视机。“现在我们村民都很时髦,特别喜欢网购。我的小店开业到现在,营业额都已经突破20多万元了。”店主韩滨告诉记者,他不仅帮村民代买商品,还替村民在网上代卖本村的农家鸡蛋、杏干、胡麻油等特产。

台格斗村的杏林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过去山路崎岖,虽是市区近郊,出一趟门却是难事,运杏出山很困难。看着满山杏树,村民有劲儿使不出来。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后,不仅让村里通路、通电、通水,还实现了网络全覆盖,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卖商品,杏林真的成了摇钱树。

“以往村里人信息闭塞,现在村民闲暇时看看电视上上网成了平常事。文化活动室建成后,还能借好多书看,一定要不断‘武装’头脑。”武川县哈乐镇永和泉村的文化活动室里,村民赵月明笑呵呵地对记者说。他正准备借一本《养羊全书》回家学习学习。

9月10日,在赛罕区榆林镇河南村,一家老小围坐在电视机旁收看节目的村民刘文文提起“十个全覆盖”工程赞不绝口。“以前我们看电视就是靠自己安的‘大锅’,没几个台,现在安上这个户户通,能看50多个台,我们也能及时了解一些国家政策。最主要的是村里有网了,我就不用天天跑到镇里的卫生院去工作了。”

刘文文是个村医,他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帮乡亲们报销医药费用。“以前村里没有网,这些事情只能在镇里办,骑摩托去,刮风下雪都得去。以前路还难走,天冷了就得硬着头皮去,赶路还耽误给村里人看病。现在村里有网了,报销的事情村里就能办了,我也不用每天赶着去镇里了,给大家看病也方便多了。”刘文文笑着说。

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对于村民而言,不仅为他们打开了与外界沟通的渠道,更是改变着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往农闲时节,村里人爱聚在一起打麻将消遣,现在,村民们看电视、上网、唱歌跳舞各取所爱。还有,以前地里种啥全凭经验,现在要看看外面需要什么,小村子终于连接上了外面的大世界。” 河南村驻村“第一书记”苏依勒深有感触。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