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答记者问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答记者问
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回答记者提问。(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袁永红 摄)
内蒙古代表团媒体开放日吸引了来自中外媒体的70余名记者。(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于涛 摄)
3月6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举行全团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向境内外记者开放。李纪恒、布小林等代表现场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向国内外媒体展示了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现了草原儿女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的精神风貌,表明了各族干部群众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开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新征程的坚强决心。
人民日报、人民网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月在内蒙古考察时,要求内蒙古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请问去年11月份召开的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在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方面有哪些重要部署和举措?未来又有哪些新的发展思路?
李纪恒代表: 人民网是很权威也很接地气的媒体,我天天都要看人民网。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重要讲话,是为内蒙古“量身定制”的行动纲领,我们坚持把讲话精神作为内蒙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全面、具体、深入地贯彻到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当中,贯彻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
首先,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的主题就旗帜鲜明地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这个主题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其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总目标就落在总书记对我区的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上。就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新征程、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第三,党代会确定目标任务、发展定位、思路举措等,都充分体现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主要包括:切实抓好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和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坚决守住发展、生态、民生三条底线;努力保持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积极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核多中心、一带多轴线的新型城镇体系,富有特色、具有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适应发展、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强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协同发展;着力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加快推进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水利网、市政网、能源网、信息通信网七大网络体系建设;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等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推动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深化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转变、民主法治建设实现新进步、文明和谐水平实现新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
我们深刻认识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在实践中持续推进、不懈努力、久久为功。今年1月,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会议专门就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相关重大问题进行了研究部署,自治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就进一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开展了集体研讨,通过再学习再研究、再动员再部署、再加力再出发,推动讲话精神更加深入地在我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具体工作中,我们一项一项抓好推进落实。如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去年11月7日,我们在北京召开大数据产业推介会,正式启动内蒙古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现场共有1000多位客商参加,签订了总投资额达800多亿的合作协议,目前全区大型数据中心服务器装机能力达90多万台,力争到2020年达到300万台以上;如加快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今年2月27日,我们在北京举办自治区政府与央企和金融机构合作恳谈会,有近1000位客商和160多家企业参加,当天上午就签订88项合作协议,投资额达4020亿元人民币,主要是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建设项目。目前,我们启动建设了和林格尔新区,正在积极筹办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和第二届中蒙博览会,“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开放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问题,全区各级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抓落实,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以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确保到2020年如期实现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我们坚信,只要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好,内蒙古的明天就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今年1—2月份,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平稳健康向好,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8.1亿元,同口径增长7.5%。其中,税收收入239.2亿元,同口径增长24.0%;非税收入78.9亿元,下降23.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请问内蒙古自治区打算如何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李纪恒代表: 做好内蒙古工作,关键要从严管党治党。我们将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一是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长期重大政治任务,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加快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旗帜鲜明讲政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全面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三是从严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干部,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确保干部使用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风清气正”。四是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实施“北疆先锋”工程,扎实推进农村牧区、城镇社区、机关、国企、高校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领域党建工作,确保党建工作接天线全覆盖、接地气深扎根,全面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五是正在研究制定《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作风建设的意见》,使之更严、更实、更具约束性和操作性,毫不放松地抓好作风建设。六是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大巡视力度,全面推行盟市、旗县巡察制度。坚持有案必查、有案彻查,“老虎”“苍蝇”一起打,保持惩贪治腐的高压态势,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新一届自治区党委已全面启动新一轮巡视工作,对各盟市、旗县、区直各委办厅局及企事业单位有计划、全覆盖地开展巡视,同时启动对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及基层单位的巡察工作。中央第二巡视组正在对我区进行巡视“回头看”,我们将全力配合巡视组做好工作,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自治区党委要坚持做到以上率下,坚决做到廉洁自律,切实防止“灯下黑”现象。
新华社、新华社客户端记者: 内蒙古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资源型产业所占比重较大。请问近年来内蒙古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方面有哪些进展?
布小林代表: 这些年,内蒙古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
一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发展起来一批新兴产业,包括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等。其中,大数据服务器装机能力达到90多万台,居全国首位,去年内蒙古被列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新能源已经占到全区电力总装机的30%以上,风电装机2500多万千瓦,居全国首位;光伏发电630多万千瓦,居全国第四。
稀土产业总产值占全国30%以上,成立了包头稀土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等多家研发机构,包头市被列为全国稀土产业转型升级试点城市。
单晶硅的产量和工艺技术,以及玉米生物制药的装备水平,都领先于全国。
还有就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2016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2.5%,比2012年提高了8个多百分点。旅游、金融、快递、信息等服务业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二是推进资源型产业升级。重点是延长资源型产业链,推进资源转化增值。内蒙古煤炭储量和产量都居全国前列,这些年我们大力推进煤炭清洁利用,重点是煤炭就地转化为电,由向区外输煤变为输电,现在全区火电装机7600多万千瓦,居全国第一,煤电一体化比重达到90%以上,煤电铝一体化比重达到70%以上。同时,发展现代煤化工,包括煤转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规模和技术在国内都是领先的。煤炭占工业的比重,2012年是31%,现在已经下降到22%。
内蒙古草原、森林、耕地资源丰富,有发展绿色农牧业的独特优势,形成了乳品、羊绒、牛羊肉、玉米、小麦、水稻、番茄等生产加工产业,全区具有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认证的农畜产品1743个,经农业部认证的有机食品产量430多万吨,居全国第一。
虽然内蒙古的农畜产品品质高,但是目前初级产品比较多,精加工的产品少。这些不足是今后的发展潜力,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了部署,提出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对于内蒙古来讲是重要的机遇。
三是突出创新引领。目前,全区已经建立起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4家,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5家,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5%。
内蒙古发展起来的优势产业,都是与创新分不开的。比如,煤化工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核心是拥有100多项专利技术;还有电力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得益于空冷机组、特高压输电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尽管内蒙古有了较快发展,但是与其他省市相比,我们在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2016年自治区召开三次会议研究部署创新发展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就是要把科技创新的短板补上来。
四是全面深化改革。按照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2016年退出钢铁产能291万吨,退出煤炭产能330万吨,同时大力推进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使部分行业市场供求和市场预期有了积极变化,企业也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今年,我们要继续化解过剩产能,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法律法规和标准,坚决退出不合规、不达标产能,完成55万吨钢铁、120万吨煤炭的去产能任务,并做好其他行业的去产能工作。
2016年我们在经济领域形成了40多项改革成果,自治区一次性下放行政权力196项,公布了政府权力、责任等“八张清单”,还通过“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等改革,使企业平均注册时间从26天缩短到3天。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内蒙古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数量依然保持了快速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改革的推进,优化了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加快基础性、关键性重大改革作了部署,其中第一项就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放管服”改革,强调这是政府自身的一场深刻革命。我们将按照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激发更大发展活力。
五是坚持绿色发展。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也是众多江河水系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我们,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按照中央要求,我们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节能减排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十二五”期间,我们提前一年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2016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减排超额完成国家年度考核目标任务。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草原植被盖度达到44%,接近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水平;森林覆盖率也明显提高了,达到了21%。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们一定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绿色内蒙古、美丽内蒙古。
中央电视台记者: 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内蒙古的责任和潜力。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内蒙古提出要“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内蒙古如何发挥丰富绿色资源优势,真正让内蒙古成为祖国北部边疆的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常军政代表: 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边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特别是草原、森林、湿地面积均居全国前列。这些丰富的绿色资源,是我区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区的突出优势。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强调,“内蒙古的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也关系东北、华北、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要求我区“大胆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几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是内蒙古的责任和潜力。自治区的发展要以绿色化为引领,促进绿色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融合互动。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牢固树立总书记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
二是坚决守住生态底线。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坚决守住发展、生态和民生底线,坚持美丽与发展双赢,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自治区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时,通篇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的一律清退出局。
目前,自治区正在启动“十三五”规划战略环评工作。通过建立总量与强度“双控”指标体系,倒逼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自治区将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全力实施好“六大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努力构建“三屏四区”生态安全屏障。同时,落实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让广大群众在保护生态中得到实惠。
三是铁腕整治环境突出问题。自治区坚决贯彻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坚持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重大战略任务。自治区制定了《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也是全国首个以省级党委、政府名义下发的关于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的文件,主要目的是要求各地落实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形成全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按照国家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自治区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分解了目标任务、细化了具体措施、明确了责任分工。我们正在分年度组织实施。
自治区已加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前年我区又与宁夏签订了加强环境保护合作备忘录。
重拳出击,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为绿色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是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书记嘱托我区先行先试的三项改革全面推进。目前自治区已拟定了《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总体方案》,下发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实施方案》和《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并在6个盟市开展了试点。目前,几项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下一步,自治区将进一步探索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总之,我们将时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坚决把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筑得更牢,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最后,希望各位媒体朋友今后继续关注支持内蒙古发展,多宣传报道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谢谢。
《光明日报》记者: 我们都知道,壮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文化是内蒙古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本。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特别提到“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内蒙古今后在适应大众旅游时代、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方面将采取哪些新举措?
秦义代表: 我是来自一个被世界传唱、壮美神奇的地方——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代表。很多媒体朋友都注意到,今年2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组织召开的全区首届旅游发展大会就是在呼伦贝尔举办的。去年,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六大基地建设,其中明确指出,要把内蒙古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这次旅游发展大会就是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我认为,第一,这是一次重要的工作会议,大会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两个重要文件,这给内蒙古的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第二,这是一次宣传大会,向国内外深度宣传了内蒙古的旅游资源和价值品牌。第三,这是一次重要的推进会议,是为把冷资源变成热产业。
李纪恒书记和布小林主席从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2月份,分别3次到呼伦贝尔进行深度调研。李纪恒书记讲到,内蒙古的旅游四季都是好季节,每天都是好日子。那么,这次大会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我们思想上对待旅游的误区——将七八月份当做旅游最佳时间。这次会议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想法,以这次会议作为起点和契机,内蒙古将深度实施全域旅游、加快发展四季旅游,充分调动和利用各种旅游资源,加快发展旅游新产业。
第一,发展四季游,要做强夏季。去年到呼伦贝尔的旅游人数接近1600万,仅夏季就超过了1000万。但是,呼伦贝尔在夏季景区的品牌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基本服务、旅游秩序、行业管理等方面还存在差距,我们把改善和提高夏季的旅游秩序、提升服务水平作为旅游业新发展阶段的主攻方向,争取把呼伦贝尔大草原已经享誉中外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第二,发展四季游,要做热冬季。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把冷资源做成热产业。2月20日,布小林主席陪同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调研时,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对呼伦贝尔的雪上资源优势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事实上,内蒙古东部除了冰雪资源外还有丰富和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再加上这几年竞技冰雪旅游的持续发展,我区冬季冰雪旅游的独特优势不断凸显。
第三,发展四季游,要做活春季和秋季。呼伦贝尔有着包括草原、森林、湿地、河流等综合的生态结构,这里的春季鲜花遍地,秋季五彩斑斓。
当然,全域旅游是一个系统工程。自治区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旅游+”,涉及到乡村、城镇、扶贫、科技、教育、交通等十几个重点领域,针对“旅游+”的推动发展,各地都在加快组织实施。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 天大地大,安全生产最大。内蒙古作为资源大区,请问在安全生产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的成效如何?
张利平代表: 正如你所讲的,内蒙古是资源大区,一是国土面积大,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二是矿产资源多,矿产种类多,全区共有4300个矿山。随之而来的是安全生产压力大,风险也比较大。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系列决策部署,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使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2016年全区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继续保持“双下降”,同比分别下降了8.84%和7.39%。截至去年11月底,连续5年保持未有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记录。
令人痛心的是,去年赤峰宝马矿业发生了“12·3”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事故发生后,自治区党委、政府立即行动,举一反三,密集部署和强力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一是全面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12月5,自治区召开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动员部署会,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12月7日,李纪恒书记、布小林主席亲自带队,抽调24名省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组成12个督导检查小组,分赴12个盟市实地督导检查安全生产。目前,这项工作还在进行中。通过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各领域、全方位拉网式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在全区上下形成了抓安全生产的强大合力。
二是完善制度体系,为安全生产立规矩。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及时出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对《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进行了全面修订,近期将出台。
三是层层传导压力,进一步压实责任。目前,自治区党委、政府已出台《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暂行办法》《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有关部门安全生产职责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四是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2017年2月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全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运用信息手段对安全生产实时监测、监控、预警、预报。
五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执法年”活动。把今年定为安全生产执法年,坚持“严”字当头,综合施策,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环节进行专项整治。
六是结合生态环境整治,大力整顿行业秩序。对生态保护区内的各类矿山,进行该退出的退出,该整治的整治。
《经济日报》记者: 当前内蒙古还有不少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下一步内蒙古将采取哪些有力措施,打赢脱贫攻坚战,兑现决不让一个困难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的庄严承诺?
费东斌代表: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作出的庄严承诺。乌兰察布市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自治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去年,乌兰察布市共计投入扶贫资金51.7亿元,使245个贫困村、1.4万户、3.08万人脱贫,今年再减贫3.7万人,到2019年基本完成减贫任务。面对艰巨的任务,我们主要是在精准上下功夫,把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精准的关键是对症下药。针对致贫原因、脱贫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
第一,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突出产业扶贫。我们结合马铃薯、肉羊生猪肉鸡等产业基础,依托154家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探索出了6种“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可辐射带动6.7万贫困人口。还实施了金融“富民贷”,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政府鼓励他们用好扶贫贷款。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由当地政府担保,为贫困户提供贷款,贷款全部以股金形式用于企业经营,企业负责还贷,政府给予贴息。
第二,对于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贫困村,大力推进易地搬迁。在“十三五”期间,对2000个30户以下的散、小、远、贫自然村进行整合搬迁,将人口转移到中心村、互助幸福院、城镇和产业园区。针对农村牧区人口老龄化的实际,充分利用闲置校舍等场所,通过政府出资或社会捐助等方式集中建设互助幸福院418处,将60岁以上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就近搬迁到互助幸福院。
第三,对因子女上学致贫的贫困群众,全力抓好教育扶贫。全市1.7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实现从小学到高中全部免费就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补助标准。帮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结合大数据产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呼叫外包业务,去年新增就业岗位1.6万个,今年准备增加2.6万个。
第四,对因病致贫的贫困群众,着力推进健康扶贫。乌兰察布市有42%的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卓资县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了贫困慢性病患者用药保障机制。组织家庭签约医生为慢性病患者送医送药上门,所需药品统一采购,只收取贫困人口5%的自付部分,其他费用统一由乡镇卫生院和医保直接结算。
第五,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除了利用土地流转、贷款入股外,利用社会保障兜底。加大对60周岁以上未纳入低保、丧失劳动能力、失去生产条件和因病因灾致贫返贫群众的救助,对符合缴费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养老保险每人每年补助100元。2016年,通过一卡通发放农牧民补贴36.7亿元,涉及农村低保、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101项补贴资金。(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刘晓冬 戴宏 月英 海泉 梁亮 赵静报道)
[责任编辑 孙静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