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内蒙古工业运行特点及2015年的增长动力
2014年,在部分行业市场回暖和我区积极降低企业负担等系列有利因素影响下,全区工业经济呈现整体平稳、略有上升趋势,增速将达到10%左右。展望2015年,全国经济将持续处于调整期,我区工业经济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需要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总基调下,深入实施“8337”发展思路, 注重长短期、增存量调整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巩固已有优势行业低成本竞争优势,构建和培育行业新竞争优势,实现全区工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
一、2014年内蒙古工业运行特征
2014年前三季度,全区工业总体呈现逐月微幅回升、累计平稳增长态势,运行中表现出明显的重化工业止跌小幅回升、行业分化日益明显、企业效益有所改善和盟市增速较为均衡的总体特征,1-9月份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达到9.8%,在31省区中并列第14位,工业增加值增速较全国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
(一)重工业增速止跌回升,带动工业小幅上升
对比2010年-2014年前三季度工业增长情况,受煤炭、黑色冶炼和建材等主要行业下滑影响,重工业增速下滑对工业拖累较为明显,2014年前三季度,重工业呈现止跌回升趋势,带动工业增速小幅上升。
图1:1-9月份内蒙古逐月和累计工业增加值增速变化趋势图
(二)主要行业分化明显,趋势各具特色
1.煤炭采选、黑色采选及冶炼、有色冶炼呈现上升态势。对比2013年,我区煤炭和金属冶炼行业呈现止跌回升态势,其中金属冶炼实现了平稳增长。2014年前三季度,在保障房、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装备制造行业共同带动下,国内对钢铁的需求趋于回升,拉动我区黑色冶炼行业呈现上升态势,1-9月份黑色冶炼行业增加值增速为16.4%,同比提高了10.7个百分点,而黑色采选业虽保持了上升态势,但较上年有很大回落,2014年前三季度增速累计为9.6%,较上年同期下降了9.5个百分点。
受国际市场对有色产品需求增多以及国内装备制造业增长影响,在煤电冶联营等有利政策带动下,我区有色冶炼行业延续了2013年以来的增长态势,2014年前三季度,有色金属冶炼业增加值增速达到22.4%,同比上升了3.3个百分点。在黑色及有色冶炼增长带动下,我区煤炭行业呈现出止跌回升态势,煤炭采选业增加值增速已由2014年2月份(当月)的-4.4%回升到9月份的8.1%,前三季度累计增速为6.4%。
2.化学原料及电力热力生产呈现平稳运行状态。2014年,在我国化工产品下游市场需求增长缓慢以及部分化工产品产能过剩的双重影响下,化工产品整体价格低迷。受此影响,我区化学原料及制品业整体延续了2013年的平稳增长态势。2014年前三季度行业增加值增速基本保持在15%左右,电力热力行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为5.9%,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4个百分点。
3.农畜产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业呈现两极化趋势。一方面,受农副产品降价明显影响,我区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速下降明显。1-9月份,企业农副产品购进价格同比下降0.3%,但同期农副产品出厂价则下降了0.8%,受此影响,2014年前三季度,我区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速仅为8.4%,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2.9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在原料购进价格下降、产品出厂价格上扬以及上年增速基数较低等综合影响下,食品制造业增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4年1-9月份,企业农副产品购进价格同比下降0.3%,食品工业出厂价格上涨了2.3%,受此影响,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达到21.6%,较上年同期提高了17.2个百分点。
(三)行业环境有所改善,但经营前景依然堪忧
受部分行业市场回暖及政府出台一系列降低企业成本政策等因素影响,我区工业企业行业环境有所改善。2014年1-9月份,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745.54亿元,基本与上年持平,企业应收账款1773.53亿元,增速11.4%,较上年同期下降了9.6个百分点。另外,工业品市场仍然不振,企业经营前景依然堪忧。2014年前三季度,企业亏损额和产成品资金占用额分别达到247.3亿元、649.73亿元,总量分别较上年同期上升了42.8和9.9个百分点,增速为36.2%和12.9%,分别较上年同期提高了25.6和7.1个百分点。
表1:工业企业经营情况对比(单位:亿元%)
2014年1-9月份2013年1-9月份
主营业务收入13745.5413957.4
增速8.28.5
应收账款1773.531640.35
增速11.421
亏损额247.2173.12
增速36.210.6
产成品资金占用额649.73591.01
增速12.95.8
(四)盟市增速较为均衡,降幅逐步收窄
2014年1-9月份全区12盟市工业增加值延续了近几年的下滑趋势,但降幅较2011-2013年同期有所收窄(除呼和浩特市);12盟市工业增速较为均衡,基本保持在10%左右的平均水平,其中呼和浩特最低,为9.7%。从盟市主要指标看,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增速分别为11.3%和10.7%,分别高于全区1.5和0.9个百分点;蒙东地区增速普遍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中赤峰市和通辽市增速为10.8%,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全区呼和浩特包头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赤峰锡盟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海阿拉善
2010-917.212.718.127.51325.720.120.312.919.42023.528.2
2011-919.2161825.320.821.2221419.120.715.121.223.4
2012-9142.114.922.624.117.422.113.513.514.314.815.516
2013-912.217.112.21314.512.112.11313.313.312.513.412.1
2014-99.89.711.310.711.610.810.89.710.810.710.811.310
表2:2014年1-9月份各盟市工业增加值变化情况表(单位:%)
二、2015年内蒙古工业增长动力分析及趋势判断
(一)工业增长动力分析
在工业主要行业产品供给上,一方面,在我国煤炭和铁矿石供给持续高位而需求下行的双重压力下,短期内,煤炭、铁矿石等基础原材料下行趋势明显,将进一步带动我区煤炭和黑色金属采选业持续处于下行态势。另一方面,我国工业总体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主要重化工行业产能利用率明显低于80%,高耗能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非常突出,其中钢铁、有色、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炼焦等工业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大多在50%-70%之间。同时,如多晶硅、风电设备等新兴产业产能也出现了很大程度的过剩,短期内,这些过剩行业下行压力不可避免。
在资本、劳动力和企业家等生产要素供给上。从2002年开始,我区工业进入了以资金和技术密集化的加速重化工业化的阶段,资本存量的提高带来了工业经济的加速增长和人均产出的迅速提高,由于资本过度深化也导致资本边际回报率加速递减,大量资本沉积于生产能力过剩的环节,不能形成有效的投资,以至于形成投资效率的大幅下降,而这种趋势在短期内将很难得到有效改善。另外,长期以来我国工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充裕劳动力数量带来的低成本优势上,但是缺乏大量的优秀企业家,而从未来趋势看,人口红利的逐步消退和优秀企业家短缺将并存,我区工业增长的内生动力缺失将显得越发明显。
另外,我区的工业品消费市场主要以满足区外市场为主,区内市场比较有限,需求对工业增长的拉动更多的是依靠外部的市场。随着近几年住房消费的大幅度改善,我区居民住房消费已经呈现出增速明显放缓和自有化率稳定的新态势,未来需求空间比较有限。而汽车和通讯消费在度过井喷式发展后,消费逐渐理智化,产品销量增长率呈逐年放缓趋势。总体上看,2015年国内消费市场和出口形势难以明显提振,依托消费需求拉动工业增长空间有限。
可以看出,在工业增长动力结构中,投资需求和进出口需求有望成为2015年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从长期看,改善供给意义远大于扩大需求。为此,要重点围绕长期内工业自主增长机制培育工作,进一步强化工业结构调整和提升工作,积极巩固已有优势行业低成本竞争优势,构建和培育行业新竞争优势,进一步扩大外部市场,更多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实现我区工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
(二)趋势预测
展望2015年,短期内依托需求和供给拉动工业增长的动力有限,但同时促进工业平稳增长方面因素也较多。一是我国经济已整体进入7%左右的增长新常态,工业发展趋稳因素日益增多,对于促进我区工业稳定增长提供了基础环境。二是从短期供给看,2015年仍将是我区棚户区改造以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的关键时期,而作为“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政策性红利对于拉动我区工业增长将起到重要拉动作用。三是从现有产业存量看,随着近两年我区产业结构逐步推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业已具备一定基础,会对2015年我区工业发展起到一定支撑作用。初步预测,2015年我区工业行业将呈现“整体趋稳回升、全年小幅上扬”态势,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望达到10%左右。
三、对策措施
短期内工业经济面临长短期需求与供给双重约束交织的复杂局面,较难形成新的上升趋势,而长期看,在我区工业增长动力结构中,工业主要行业去产能化和内生增长动力缺失将是未来工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工业增长中改善供给意义远大于扩大需求。为此,全区工业经济要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需要继续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注重长短期、增存量调整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工业结构调整和提升工作,积极巩固已有优势行业低成本竞争优势,构建和培育行业新竞争优势,实现内蒙古工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
(一)强化结构调整
一要优化工业目标考核体系。在实施工业政策时,应转变政策目标,不再过度关注整体工业增速的变化,而是更多关注一些特定产业的增速变化和增长质量,用这些产业的发展情况来衡量工业发展的好坏。二要加快推进行业重组和优化。推进煤炭、电力等能源资源与高载能产业之间的合作与重组,重点要推进新上煤电、化工项目与煤炭企业重组,新上电力负荷与存量机组重组,新上矸石电厂与新上用电项目重组。三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生物制药、稀土新材料、石墨新材料以及传统化工向高端化方向发展,努力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有较快增长。四要积极探索和推进相关改革。呼应国家推进改革的主旋律,积极探索生产要素价格机制和财税体制方面的改革,重点推进税收从生产环节转为消费环节方面的改革试点,进一步从总额上降低企业负担。五要下大力度清除生产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性障碍。鼓励企业进行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以存量资本调整,提升投资效率,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失业人员援助机制。
(二)巩固现有优势
一要进一步发挥低电价优势。加大电力多边交易、东部大用户直供力度,同时加快启动微电网示范工程建设。二要积极化解煤炭产能过剩问题。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有关政策和中国煤炭协会控产稳价协调会精神,加快建立晋陕蒙三省区协商机制,控制煤炭产量,实施煤炭限产保价。三要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减轻企业负担会议精神,加快制定和实施涉企、涉煤收费清单,进一步落实取消公路上路基价和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取消试点工作,围绕央行降息机遇,积极搭建经济金融桥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四要充分挖掘特色优势产业潜力。加快推进自治区超算中心建设,并利用超算中心进行工业设计、产品研发、销售调度、动漫应用和新材料合成等方面的信息收集和模拟合成,推进信息产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我区传统优势产业的延伸升级,并做大做实我区动漫和新材料合成产业。五要加快区内外已确定重大项目的推进工作。推进与北京、江苏共建工业园区,积极承接电解铝项目转移,突出抓好中国铝业和东方希望合作建设100万吨电解铝及铝后加工等项目落地,加快推进锡盟-山东等输电通道建设。六要进一步强化投资对工业增长的积极作用。要继续强化对重大项目的督查力度,依托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积极鼓励优先采购和使用自治区内生产的工业品,并给予适当的采购补贴。
(三)积极构筑新优势
一要推进云计算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推动以数据中心为基础的云计算上下游配套项目建设,发展主机制造与维修、软件开发与应用产业,形成配套产业群。二要围绕产业配套寻求新增长点。围绕我国未来发展可形成的亮点及产业配套需求,加快发展煤化工设备、电力和高铁设备配套等装备制造业,培育新的增长点。三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重视行业顶尖人才的引进,继续加强企业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究开发平台建设,鼓励跨行业跨地区技术与资本的融合,开展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合作交流活动,吸引相关要素、技术与配套服务业发展。四要积极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结合东部地区、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特点,突出发挥要素、环境等方面的牵引作用,围绕环渤海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全面振兴东北等机遇,加快实现与京津冀和东北地区在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合作,重点做好机械加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纺织和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方面的承接。五要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工业发展不仅取决于制造技术的先进性,而且取决于商业模式的先进性。为此,应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尤其对于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果要重点加以保护,确保其创新利益能够在市场上得以实现。同时,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给予更大的空间,尤其是在物联网、大数据等一些新兴领域里,尽量避免对企业的经营范围和方式进行过度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