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食药监督和工商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激发创业活力带动就业7万人
今年以来,巴彦淖尔市食药监督和工商局以改革求突破,向改革要效能,加大力度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转变作风、简政放权、提速增效,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全民创业激情。截止5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9.76万户,注册资金1237.5亿元,同时分别增长29%和25.7%,成为历史上创新创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
一、降低准入门槛,以简政放权推进市场主体“快速生成”。一是改革“先证后照”制度,实行“先照后证”,大幅取消、调整前置审批事项,除从事金融、电信等涉及国家安全等特殊行业外,其他商事主体领取营业执照后即可获得商事主体资格和一般项目经营资格,需要从事许可经营项目活动,到相关部门办理许可审批手续后,开展经营活动,极大地方便了市场主体准入。全市共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34项,转移和下放94项,前置审批事项精简比例达82%。二是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改革后,可“零首付”领取营业执照。三是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破解住所资源瓶颈。组织起草了《巴彦淖尔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暂行规定》,推行了“一址多照”“一照多址”“住改商”等住所登记改革,有效的破解了住所(经营场所)登记老大难问题。四是取消营业执照年度检验和验照制度,实行年度报告制度,并将年度报告信息通过公示平台向社会公示。五是实行商事主体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将连续两年不按时提交年度报告、未在核准住所开展经营活动的商事主体载入经营异常名录,并通过公示平台向社会公示。六是深化并联审批改革,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在政府并联审批综合窗口“一窗受理、一表填报、内部流转、统一发证”,提升市场主体准入效率。年初,市局将五原县确定为开展“三证合一”改革试点,6月2日该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发出全市第一张“三证合一”营业执照。上述改革措施,降低了注册登记门槛、提高了行政效率,有效激发了全民创业热情,释放了经济增长潜能。
二、改进服务方式,推进政府公共服务效能提升。一是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按照“流程最优、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服务最佳”的要求,在过去下放登记管理权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下放力度,授权旗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冠以“内蒙古”、“巴彦淖尔”行政区划的企业名称。除国家限制的7类企业外,其他企业登记权限全部下放至旗县工商局登记,实现了就近便捷登记。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凡是不需前置审批、风险度不高的登记业务,实行一人负责、一审核准、当场发照的行政审批工作制度,实现即收即办,立等可取,对需要前置审批的业务,及时将审批所需要件一次性告知申办人,按规定时间承诺办理,方便群众办事。目前90%以上的登记业务实现了当场办结。二是加强窗口建设,优化服务环境。制定《窗口工作人员服务规范》,从服务礼仪、职业道德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实现服务规范化,大力推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服务模式,行政效能明显提升。目前办理时限由改革前的3—15日缩短至1—3日;其中当日核准的登记业务量占总量的六成以上,名称核准网上办结率由50%提升到了70%。
三、优化创业环境,激发创业发展活力。全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改革的集成效应集中凸显。一是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新登记企业快速增长。1—5月份,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2277户,新增注册资本112.4亿元;其中新增企业1306户,新增注册资本9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和21%,二是促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强力推动了创业就业。改革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尤为明显,新增企业中第三产业占比达75%,增量明显高于其他产业。新增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持续快熟增长,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全市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29.3万人,比改革前增长7万人。其中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增加2万人,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增加5万人。三是推动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企业信用公示暂行条例》的颁布,年度报告制度的推行,市场主体信用公示体系系统的全面运行,严重违法企业“黑名单”等制度的实施,使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更加公开透明,增加了市场主体诚信守法意识,激发了社会共治的连锁反应。截止5月底,10992户企业,47486户个体工商户申报了2014年度年报,该市企业年报率居全区第3位,初步形成了部门协同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主体自治相结合的市场监管新格局。(辛三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