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各项事业风帆正满
今年秋季以来,一个个盟市旗县考察团纷至沓来,参观学习巴彦淖尔市现代农牧业、生态建设、工业经济、城镇建设、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等涌现出的新亮点新进展。在人们啧啧称赞声中,久违的自信和幸福的笑容再次写满了每一个巴彦淖尔人的脸庞。
曾几何时,因农而兴的巴彦淖尔市一度遭遇发展瓶颈,在与兄弟盟市的发展大比拼中渐落下风。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167万各族人民在赶超崛起、富民强市的征程中自加压力,奋起直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从农牧业一枝独秀到工业经济唱上“主角”,再到“三化”良性互动同步发展,巴彦淖尔市一路前行步履铿锵。
特别是近2年来,巴彦淖尔市以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为引领,大力弘扬“总干”精神,做好“水、绿、文化”3篇文章,集中力量打造新型煤化工和氯碱化工循环经济、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有色和黑色金属生产加工、清洁能源生产输出和境外资源深加工5个基地,大力实施县域发展、项目推进、创业就业、扶贫攻坚、生态治理、惠民利民、文化引领、安全创建和素质提升九大工程,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亮点频闪,精彩不断。
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巴彦淖尔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主攻设施农业和规模养殖业,争当自治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排头兵。设施农业以每年5万亩左右的规模推进,面积由3.8万亩发展到2013年的15.9万亩,肉羊饲养量达1897万只,出栏1005万只,出栏量居各盟市之首。随着河套酒业技改扩建、燕京金川10万吨啤酒、圣牧高科有机酸奶等项目陆续建成投产,粮油、绒纺、炒货、酿酒、番茄、乳肉等特色产业集群加速形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渐入佳境。在紫金锌业、西部矿业、东升庙矿业、大中矿业等龙头企业带动下,形成了45万吨有色金属的加工能力,铅、锌、铜、铁四大冶金工业板块逐渐成型,一跃成为自治区重要的有色和黑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随着神华巴彦淖尔公司300万吨洗煤、120万吨焦化、12万吨甲醇项目,包钢210万吨煤焦化等项目的建成投产,以及黑猫10万吨己内酰胺、40万吨LNG等大项目的快速推进,该市依托水煤组合优势而打造的新型煤化工开始起步。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异军突起,全市风电已装机并网发电190万千瓦,太阳能并网发电35万千瓦。
今年又开工建设了75万千瓦风电、14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五个基地”建设呈现出蓬勃生机与活力。以旅游、物流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黄河旅游正在深度破题,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151.3万人次,同比增长76.5%;实现旅游收入14.6亿元,同比增长72.2%。
做好“水、绿、文化”3篇文章,打造生态文明风景线。近3年累计投入60多亿元,实施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21个水利项目,建成了集防汛抢险、交通运输、生态旅游、扶贫开发、产业发展等5大功能于一体的279公里黄河堤防公路,新增湿地10万亩,完成林网生态建设228万亩。黄河湿地、镜湖、润昇湖、万泉湖……一片片湿地和绿地遍布城乡,移步皆为景,举目满眼春,“草原水城”、“塞上绿城”、“河套文化名城”渐趋成型,风景这边独好。
实施农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巴彦淖尔市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和民生工程,着力解决供水、供暖、住房、街巷改造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努力建设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亮丽风景线。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投入达54.8亿元,同比增长5.9%,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1.4%。
人心思进,风帆正满,在“8337”发展思路的引领下,巴彦淖尔市将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道上,越走越快、越走越稳健,为建设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作出新贡献。(记者 韩继旺)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