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绿色产业“链”出农企双赢
早春河套,大地渐暖。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兰图克镇鲜农现代农业园区,一座座温室大棚内绿意盎然,菜农们正在忙着打理、采摘各种鲜食蔬菜。
菜农曹亮在园区承包了2栋大棚,主要种植彩椒和黄瓜,由鲜农公司提供种苗、技术和销售一条龙服务,一年下来收益超过了10多万。他满意地说:“从去年腊月到现在,黄瓜收购价一直保持在4块多钱,1个棚1亩2分地纯利润就达到7万多元,顶过去的几十亩大田。”
去冬今春以来,这个万亩设施农业园区生产种植的黄瓜、西红柿、茄子、青椒等鲜食蔬菜产销两旺,除了畅销本地市场外,还远销银川、兰州、呼包鄂以及北京、天津、山东等地区。目前,园区年产鲜食蔬菜5万吨,成为河套地区重要的蔬菜输出“菜篮子”。
鲜农万亩现代农业园区还与扶贫部门合作,通过减免承包费的方式,让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园种植温室,目前已全部脱贫。园区还吸纳社会资金2100万元,建成光彩事业社会扶贫产业园,承诺保底年收益不低于350万元,全部用于贫困户产业扶持和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民傍上龙头企业,产业链的拉动效应正在逐步显现。菜农高玉胜进入园区种植特色蔬菜,成为这条产业扶贫链上的一分子。他在公司免费提供的一个温室大棚的基础上,又以每年1.8万元的价格承包了一个大棚,和妻子王兰枝每天起早贪黑辛勤耕作,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黄瓜等蔬菜种植中,一举摘掉戴了多年的“穷帽子”。
“多亏政府的产业扶贫项目,在这里种苗、技术都不用我们操心,产品统一收购,我只要把地种好就行,这两个大棚每年起码纯收入7万多元。”灿烂的笑容写在高玉胜的脸上。
乌兰图克镇党委书记尚永亮说:“园区已形成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实行统一定价、优质优价,让菜农尝到了傍园区‘抱团取暖、共同发展’的甜头。周边农民通过在园区打工,在增收的同时,学到了一技之长,自发建设的设施农业也已达500余亩。”
据了解,鲜农公司在临河区乌兰图克镇和五原县隆兴昌镇建设的2个现代农业园区,共吸纳流转土地农民、返乡农民、大学毕业生、建档立卡贫困户2500多人参与其中,从事蔬菜种植、流通、加工等业务。
巴彦淖尔市是农牧业大市。去年以来,该市以“天赋河套”品牌为引领,全力建设河套全域绿色有机高端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重点培育发展粮油、肉乳绒、果蔬、蒙中药材、饲草等优势特色产业,统筹整合涉农涉牧资金,加大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和培育力度,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带领农牧民融入产业化发展链条,实现农企双赢。
全市7个旗县区各展其能,因地制宜推广了订单契约型、服务协作型、股份合作型、“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公司+牧场+农牧户”6种主要农企利益联结方式,积极引导当地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广大农牧民参与到利益联结机制构建过程中,企业通过深加工推进订单生产,由此辐射带动农牧民开展种植养殖,风险共担,利益均沾,推动龙头企业与农牧户的关系由松散的买卖型向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转变,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户增收。
2018年,巴彦淖尔市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90家,完成销售收入375亿元,同比增长7.1%。全市55%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建立了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牧户15.5万户,农牧民来自利益联结机制方面的收入约占全部收入的75%。(记者 韩继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