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食药监和工商局多措并举支持大众创业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37%

28.08.2015  18:32

 

今年以来,巴彦淖尔市食药监督和工商局按照上级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工作要求,以“三证合一”改革为重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工作,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全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取得明显成效。截止目前,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9.8万户,注册资金12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和25%,今年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6754户,新增注册资本13亿元,同比增长37%和10%,成为历史上创新创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

一、持续发力,推动改革措施落地。认真落实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取消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公司登记无需提交验资报告。认真落实国务院公布的134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全市行政许可前置审批项目按照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有关规定,保留39项前置审批项目,其他全部实行了先照后证。简政放权,放宽和简化名称登记条件,下放登记权限,除国家限制的7类企业外,其他企业登记权限全部下放至旗县工商局登记,实现了就近便捷登记,为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持续创新,深入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一是正式开通挂巴彦淖尔市“企业名称自主选择系统和企业注册登记网上自主选择系统”,在全区率先实施企业名称登记和企业注册改革试点。该系统可由申请人在互联网上进行操作,不必前往工商窗口,即可直接为拟设立的企业核准名称,从而在线完成企业名称和相关登记注册核准程序。8月6日经自治区工商局批准,已在全市进行试运行,积极为全区推行这项工作积累经验。二是积极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工作。将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实行“一窗受理、一表填报、内部流转、统一发证”。年初,市局将五原县确定为“三证合一”改革试点,6月2日该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发出全市第一张“三证合一”营业执照。共办理“三证合一”营业执照36户,受到企业好评。实现“三证合一”后,极大地简化了审批环节,缩短了审批时限,减少了企业办证时间和申报材料,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减轻了负担,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好了基础。三是积极推进个体工商户同城通办营业执照。以城区“工商所、专业办”为单位,办理辖区范围内的“同城通办”工作。临河区辖区内的个体工商户市场主体的名称预先核准、设立、变更(备案)和注销登记,纳入“同城通办”范围。申请人可以自主选择在通办区域内的任何一个工商所办理上述业务事项的登记。8月初已在临河区全面推开。四是积极探索开展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简易注销程序试点工作。正在起草《巴彦淖尔市市场主体注销登简易程序记暂行规定》,对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开业没有经营和无债权债务探索实行简易注销程序,便利市场主体及时退出。五是开通了“微信登记平台”,开展网上登记试点。8月6日开通网上办事大厅先行试点。在全市范围内开通网上注册登记业务,从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到公司设立申请,可以直接在网上完成。安排专人加强网上后台管理,及时受理审核网上申请,及时网上反馈意见,指导申请人完成网上登记,形成了网上申请、网上审核,现场交验材料,当场核发营业执照的登记办照新模式。既提高了登记办事效率,又避免了群众办照往返奔波之苦。

三、持续改进服务方式,扎实提升服务效能。一是开展网上登记试点。进一步加大下放登记权限力度,授权旗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冠以“内蒙古”、“巴彦淖尔”行政区划的企业名称。除国家限制的7类企业外,其他企业登记权限全部下放至旗县工商局登记,实现了就近便捷登记。开通了“微信登记平台”,完善“一审一核”制度,推行设立、变更、注销“一表式”服务和纸质材料和电子登记数据二审合一的全新审核流程。目前90%以上的登记业务实现了当场办结。二是认真梳理部门行政权力清单。按照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简化办事手续,下放许可事项,扎实开展了权力清单梳理。共梳理出市局本级行政许可权利7项、行政强制措施权利19项、行政监督检查36项、行政确认7项、行政奖励2项、承接下放权力5项、下放权力5项、行政处罚583项,并已经在市局外网进行了公示。三是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服务。将原食药监行政许可科与原工商局企业登记科合并,组建企业登记科,专门负责协调和管理市局在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办事窗口,重新设置服务窗口和办事流程,实现一个窗口受理、内部联动审批、限时办结的行政审批整合目标。同时,整合信息网络资源,正在建立企业“三证合一”综合业务系统平台,简化审批流程,减少重复审查,真正实现“一照一码”,加快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四、完善机制,形成合力,积极构建信用监管新模式。一是建立全市统一的商事主体信息公示平台。工商部门核发营业执照、许可审批部门作出行政许可后,将相关信息上传至公示平台。公众可以通过直接登录公示平台或者扫描营业执照二维码,查询商事主体注册登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所获荣誉等信用信息,自行判断企业是否有实力、是否诚实守信、是否值得交往合作。目前,五原县已完成“三证合一”改革,实现了此项功能。二是建立商事主体信用公示制度和年度报告制度。《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公布实施后,市局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制定了2013年度和2014年度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年度报告公示工作方案》,建立每周统计进度通报、每月工作推进会的工作机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和督查包干责任制,实行定人、定数量、定时限、定目标的“四定”工作方法,量化工作指标,细化工作任务,推行领导包所、所领导包组、所员包户形式,限时分进度完成。截止目前,全市8011户企业、41298户个体工商户、申报了2013年度年报,年报率分别为86.27%、78.36%;有10410户企业、53505户个体工商户、347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了2014年度年报,年报率分别为87.86%、81.07%、90.41%。初步形成了部门协同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主体自治相结合的市场监管新格局。三是建立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制度。按照自治区抽查工作的安排,及时开展了企业出资信息的定向抽查和企业年报信息的试点抽查工作,共抽查企业539户,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企业22户,责令限期履行公示义务410余户,指导企业完备公示信息490余户。2014年10月以来共查办结案312件,其中公示了30件、公示率为9.6%,正在办理案件66件。

五、立足职能,主动服务发展,营造优质营商环境。一是全力推进商标战略实施。制定《2015年巴彦淖尔市食药监和工商局推进商标战略实施方案》,在全系统48个基层工商所分别设立了1-2名商标工作专管员,落实了基层执法人员开展商标工作的岗位责任。建立推行了“四书一卡”(商标注册建议书,商标法律告知书,商标策略提示书,争创驰、著名、知名商标建议书,建立注册商标档案卡)商标行政指导制度,推行商标联系点和商标联络员制度,对全市各类企业商标注册管理实行跟踪指导、跟踪服务,跟踪监管,及时指导企业尽早申请商标注册、申报“三名商标”,扩大商标总量,提高商标层次。目前,全市拥有有效注册商标4249件,其中农副产品商标1914件,新增注册商标180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件(1件司法认定),著名商标总数达到79件,全市知名商标总数达到133件。巴彦淖尔羊肉、巴彦淖尔肉羊、五原向日葵3件地理标志商标被国家商标局受理,有望申请注册成功。市局与市农业绿色产品发展中心协作,正在整理申请注册“巴彦淖尔番茄”、“巴彦淖尔枸杞”、“巴彦淖尔葵花籽”、“巴彦淖尔巴美肉羊”等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申报材料,争取下半年提交注册申请。全系统共发放商标注册建议书39份,商标法律告知书95份,商标策略提示书650份。争创驰名、著名、知名商标建议书11份,建立注册商标联络卡83份。今年拟培育推荐申报中国驰名商标5件,内蒙古著名商标18件,巴彦淖尔市知名商标21件。二是发挥职能作用,强化行政指导,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快速发展。制定出台了《家庭农牧场登记办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登记若干规定》,从市场准入、合同、商标、广告等多方面扶持和推动农牧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注册和发展,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截止2015年8月底,全市登记注册专业合作社累计3769户,占全部市场主体总量的2.9% ;出资额总计872127.84万元,占全部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总额的7%;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业人数达27814人户;带动农民致富达43000余户。全市登记注册家庭农牧场150户,其中:种植业35户、养殖业43户、种养殖70户、观光休闲农业2户,注册资本14073万元。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3户,实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零的突破。三是缓解企业融资困难。充分运用职能搭建企业融资平台,积极促进文化产业、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协助企业办理动产抵押、商标权质押、股权出质登记。共办理股权出质登记104户,出质股权数额11.28亿元,为企业盘活资金15.9亿元;共为各类企业办理动产抵押登记45  件,帮助融资20.3亿元。(辛三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