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右旗干部下乡驻村帮扶促建惠民生

09.11.2015  10:49

  巴林右旗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下基层、访民情、解民优、惠民生的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切实加快推进“四个全面”,进一步加强重点工作落实。

    扑下身子察民情。主动摸清实底,选派1021名优秀党员干部进驻161个嘎查村开展驻村帮联活动,采取召开座谈会、按户走访、到田间地头与农牧民交谈等多种方式,了解嘎查村基本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难题,收集社情民意4500余条,并按照“一户一档案,一村一本账”的原则,建立“村情台账”。认真分析现状,对“村情台账”进行逐条梳理归类,列出问题清单530余条,其中生活保障类47.33%、医疗卫生类26.41%、基础建设类19.56%、其他类6.7%,协调相关部门妥善解决,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助力转变观念,下乡干部带着新理念、新思路、新观念开展帮联活动,结合嘎查村实际,积极引领农牧民发展观念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由自给自足发展向商品化、市场化经营转变。

  改善民生解民忧。下乡干部围绕农牧民切身利益进行“问诊、把脉、开方”,选送“科技大餐”50余次,协调办理贴息贷款1000余万元,为235户贫困农牧民建立了生活最低保障。深化“七个一”帮联行动,以“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为契机多方筹资。截至目前,协助完成嘎查村街巷硬化380余公里,新增安全饮水覆盖2350余户,新改建村级卫生室103个,新改扩建村级活动场所84处,进一步加快嘎查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环境。密切关注农牧民思想动态,引导以合理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经过深入排查走访,累计化解矛盾纠纷320余件,助力促进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驻村帮扶惠民生。发挥资源优势,创建实体经济,下乡干部主动建立关系纽带,依靠自然资源,规划引进农牧业生产、扶贫开发20余项实体项目,预计年增收220余万元,有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解决了嘎查村想办事却囊中羞涩的实际困难。创办专业合作社,重点扶持有特色、有发展潜力的28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牧业经济生产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带动农村牧区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开展引领示范,变“输血”为“造血”,下乡驻村干部立足帮扶嘎查村实际,着眼农牧民增收需要,引进和推广先进农牧业生产技术10余项,努力提高农牧民致富能力,拓展增产增收门路,变“输血”为“造血”,确保农牧民致富增收。(通讯员 朱奇才 李凯锋)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