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优化环境、加大力度,做好女干部培养使用工作。
呼伦贝尔市不断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力度,今年出台了《呼伦贝尔市完善女干部、少主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机制试点工作方案》,组织部门在干部教育培训、挂职锻炼、选拔任用、跟踪管理等方面给女干部很大的倾斜,各级妇联积极配合组织部门,创造有利于女干部成长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为更多女性人才脱颖而出打造宽广舞台。
一是组织培训,用好平台,着力提升女干部综合素养和领导能力。 积极推荐各级女干部参加自治区清华大学女领导干部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全区女大学生村官和嘎查村女干部培训班,以及各类妇女工作者培训班。2012年以来,累计推荐90名女干部参加自治区组织的各类培训班。近几年,会同市委组织部举办了中华女子学院妇女工作者培训班、北京大学女领导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班等,共培训女干部120余人。在用好上级平台和联合平台的同时,结合自身工作积极搭建女干部交流锻炼平台,通过在全市妇联系统建立维权志愿者服务队、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室、爱心妈妈团、家庭教育讲师团,组织联谊会、座谈会等方式,促进各系统女干部在实践和交流中提高法律、信访、经济、宣传、教育、心理咨询、组织领导等方面的能力。今年,在市委党校建立妇女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相继开办乡镇妇女干部培训班、女干部素质提升培训班,还在深圳举办了妇女儿童工作者业务培训班。另外,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活动开展送课下乡,市妇联干部下乡办讲座、讲党课,深入旗市区和苏木乡镇送课17场次,3000余名女干部和妇女工作者参加了讲座。各旗市区妇联配合组织部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积极举办女干部和妇联干部培训班,科学设置课程,精选培训内容,助力女干部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
二是评比表彰,营造氛围,促进女干部健康成长。 组织相继开展了“巾帼建功”活动、创建“巾帼文明岗”活动,推动各系统女干部、女职工在创先争优中不断提高素质。以“三·八”等节点为契机,大力表彰“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呼伦贝尔“十大杰出女性”等先进典型,不断激励各行业系统女干部学习先进、岗位建功。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宣传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对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重视关怀,宣传优秀女性人才事迹,努力营造支持女干部成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沟通协调,优化环境,推动女干部的选拔任用。 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牵头组织《呼伦贝尔市妇女发展纲要(2010-2020年)》实施情况的督导评估,在全区12个盟市率先建立了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为促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促进维护妇女权益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奠定了基础。抓住换届契机,提高党政女干部、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比例,加大嘎查村“两委”女干部、女大学生村官选配力度等,主动向市委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推荐优秀女性人才,推动参与各层级管理与决策的女性比例不断提高。各级妇联与组织、民政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为实现我市女性进“两委”比例达100%献计献策,为专选专配女性干部打下基础。各级妇联注重培养推荐少数民族特别是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女干部,为提高少数民族女干部参政议政水平持续努力。
截至2014年底,我市有女干部8096人,占干部总数的33.8%,高于全区比例。处级女干部217名,科级女干部3196名,分别占同级干部总人数的18.6%、29.1%。市及旗市区四大班子中均配备了女干部,配备率达到100%,其中市直部门正职12人,旗市委书记2人。市直55个党政部门班子中,有38个部门配备了女干部,配备率为69.1%。旗市区党政部门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均达到50%以上。全市苏木乡镇党政班子中,有84个配备了女干部。我市女干部的数量不断增加,年龄结构不断优化,学历层次不断提升,分布更加均衡,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迈上新台阶,女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女干部在参政议政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半边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