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各类市场主体继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工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一年来,包头市食药工商局通过简化注册手续、扩大改革成效和优化营商环境、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群众创业热情持续升温,继续呈现出企业核准名称多、新登记企业多、注册资金多、公司制企业多、第三产业多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私营企业继续保持提质增速态势。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后,包头市各级工商部门放宽了注册资本登记条件,由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限制;简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进一步放宽了登记条件;推进前置审批制度改革,将“先证后照”逐步改为“先照后证”,让有创业意愿的群众更加便捷地领到市场主体“身份证”;试行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改革,大幅减少群众创业的办事流程、时间和成本;将年检验照制度改为年报公示制度,构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体系一系列的“宽进”举措催生了发展动力,私营企业生机勃发呈现放量增长态势。截止2014年末,全市私营企业累计发展32035户,比2013年同期的26901户增长19.08%。受益于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社会创业热情迸发,结构不断优化、民间投资活力增强。截止2014年末,全市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达到1242.40亿元,比2013年同期的1042.12亿元增长19.22%。
二是内资企业数量发展平稳,注册资本(金)增长较大。 截止2014年末,全市内资企业累计发展4546户,比2013年同期的4437户增长2.46%。其中:国有企业637户,比2013年同期的647户减少1.55%;集体企业591户,比2013年同期的596户减少0.84%;公司3085户,比2013年同期的2962户增长4.15%;其他企业233户,比2013年同期的232户增长0.43%。
在取消注册资本实缴制限制后,公司制企业法律地位明确、内部治理结构明晰等优点凸显,成为投资者的首选。截止2014年末,全市内资企业(非私营)注册资本(金)达到944.49亿元,比2013年同期的780.59亿元增长21%。其中:公司927.71亿元,比2013年同期的763.81亿元增长21.46%;国有企业12.82亿元,与2013年同期持平;集体企业3.01亿元,与2013年同期持平;其他企业0.95亿元,与2013年同期持平。内资企业中公司注册资本占内资企业注册资本的比重高达98.22%。
三是外商投资企业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速度慢,外商投资企业仍以制造业为主。 截至2014年末,全市累计发展外商投资企业304户,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4.47%。其中,法人企业109户,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4.76%;分支机构194户,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4.86%;合伙企业1户。投资总额累计达247127.82万美元,与2013年同期244889.82万美元相比增长0.91%,注册资本累计达120682.35万美元,与2013年同期118444.35万美元相比增长1.89%。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从总户数上看,第一产业发展缓慢,外商投资企业仍以制造业为主,外方注册资本主要投入制造业。外商投资来源格局依旧,亚洲占绝对比重,香港还是主要投资来源地,但趋向多元化发展态势。
四是个体工商户快速发展,实力明显增强。 2014年,国家保增长经济政策的相继出台及包头市各级各部门采取各种支持措施,政策扶持就业创业力度加大,努力营造宽松平等的准入环境,得到个体投资者积极响应,推动了个体工商户快速发展。截止2014年末,全市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122738户,比2013年同期的108038户增长13.61%;资金数额46.00亿元,比2013年同期的36.12亿元增长27.35%。个体工商户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五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快速发展,整体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截止2014年末,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发展3853户,比2013年同期的2661户增长44.80%;出资总额111.23亿元,比2013年同期的78.90亿元增长40.98%。从业务范围看,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和养殖业。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组织化的方式进入市场,在集约化生产的基础上,稳定了销售渠道,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畜产品的议价能力,经过近四、五年的发展,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广泛认可。2014年各地继续结合县域特色经济发展,将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促进农牧业特色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鲁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