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林西县造林绿化扮靓山川大地

26.06.2016  21:06

林业厅政府网6月24日讯  赤峰市林西县严格遵守“科学防沙治沙、综合防沙治沙、依法防沙治沙”的方针,以重点工程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全面加快林西防沙、治沙进程,使崛起的林西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资源永续利用。

自2000年以来的十多年间,林西县借助国家京津风沙源治理重点工程启动的契机,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9亿元,治理面积达218.99万亩。其中:人工造林71.15万亩,(建设高效节水经济林面积8.8万亩);封山育林面积85.8万亩;飞播造林3万亩;退耕还林面积59.04万亩。

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管理上,林西县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合生态建设新的管理模式,对工程质量、数量、经营管理情况由专业调查队进行验收,项目各环节目标鉴订合同,并按合同检查、考核、评比,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

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措施上,林西县采取了十大举措: 一是早安排、早动手。 尽管近几年来造林季节林西气候严重干旱,但由于造林前预整地、苗木准备以及工程前期工作做得比较充分,加之项目实施单位重视,利用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墙报等媒介,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植树造林的新举措、新进展、新经验、新典型。充分发动全县人民参与植树造林,召开植树造林动员大会,进一步提高全县人民的绿化造林意识、主动性和积极性,群众主动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很高,所以每年工程开工早、速度较快,推动各项绿化造林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是加强种苗管理。 种苗是林业生产的基础,为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从加强种苗管理入手,种苗的质量、数量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把关后方可调运,运输过程中必须保证不失水。在苗木选择上,要求高杆要通直圆满、健壮、无病虫害、无损伤;灌木要求根系发达,修剪整齐;在苗木供应上,采取按需供苗原则,降低了成本,防止了浪费。同时,采取现地现挖、就近调运,当天供苗,当天栽植,提高造林成活率。在此基础上把握造林关键技术环节,推广应用林业适用技术,实行科技人员技术承包,突出了“质为先”的原则。 三是工程管理规范。 我县造林绿化工程全部实行招投标,选择专业队伍承包造林,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造林大户参与,增强他们的造林积极性和护林意识。严格按照年度实施方案编制作业设计,按照作业设计施工、验收、支付工程资金,使工程管理步入了规范管理轨道,杜绝了施工与计划不符、超作业设计范围施工、挤占挪用工程资金等问题的发生。 四是推行目标管理制度。 县政府与各乡镇街道林场签订了“双向”林业建设目标责任书。通过层层分解下达任务,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全面靠实了责任。按照“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督查倒逼落实”的要求,表格式分解工作任务,建立和完善造林绿化工作的督促检查机制。 五是合理调整结构,提高绿化效果。 近年来,我们在造林过程中,根据立地条件和土壤的差异,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积极引进杨树、榆树、云杉、樟子松等树种,进行混交造林,来优化树木结构,提高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能力,增强抗病虫害的能力。 六是加强工程管护。 我县坚持“造管并举、同步到位”的原则,加强对新造林木的管护工作,推行村集体与村民联合、乡镇集中管理、村统一管护、村民门前包片的管护机制。在造林的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三年的管护成本以及肥料、浇水、保水和支撑架、地膜覆盖等设施,解决好干旱问题,采用因地制宜的围封设计,利用围墙铁艺围栏、铁丝网围栏等设施对绿化地块进行围封,同时对已栽植的乔木树苗采用漆料配药刷白措施,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严格执行全县禁牧的防护措施,确保新栽树木的成活率、保存率在95%以上,有效巩固了造林绿化成果。 七是规范档案管理。 严格按自治区有关档案管理方面的要求,请档案管理专业人员指导进行归档工作,制定合理的分类方案,按年度、类别进行整理,为工程的后续管理提供详尽的基础资料。 八是严格资金管理。 建立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小组,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严格执行“三专一封闭”制度。国家投入的资金严格按专户管理,设立专户、建立专账、明确专人、封闭运行。认真落实报账制,确保工程按进度拨款。定期报告和检查资金使用情况,充分发挥审计、监察等部门的作用,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项目资金,从严处理违反财经纪律、乱支滥占项目资金的行为。 九是严格技术管理。 项目实施方案必须通过分析、论证,造林施工设计必须经有专业资格的设计单位和人员进行设计,严把设计关;全面、自觉地使用新的国家、行业与林业地方标准,将工程建设纳入了标准化轨道;制定质量监督制度,明确责任和奖惩规定,严把选种、购种、苗木等级的划分、出圃、包装、运输等造林各个技术关口,严格执行种苗“两证一签”制度,对工程建设进行定期检查和质量评估,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十是实施科技创新,加强技术培训。 在面对日益干旱的气候,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县林业部门的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大胆创新技术,有效的应对了因气候干旱而造成的损失。先后创造了“抗旱造林八步施工法”;“干旱地区覆膜播种造林技术”;“樟子松深植技术”;“下沉式整地法”;“配药刷白”;“立杆挂线法”。这些创新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造林质量,为同等条件下的干旱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林西县几代造林人的不懈努力,让荒原变绿洲,林西县的经验也成为防沙治沙和生态建设领域的一个样板,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办法,成功阻止了荒漠化进程,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使生态环境得到了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