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深入推进“两纲”实施,提升妇女儿童幸福指数

04.08.2015  17:07

  自2012年新一轮《乌海市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乌海市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两纲”)颁布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妇女儿童工作作为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健全协调机制,整合优势资源,推动“两纲”的全面实施。我市先后出台了《乌海市关于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乌海市生育保险实施办法》《乌海市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几十项涉及妇女儿童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性文件,同时,不断加大执法力度,推动解决了妇女健康、就业、生育保险、妇女教育、贫困妇女儿童救助等多项问题。三年来,新一轮“两纲”工作进展顺利,“两纲”中所确定主要目标正逐步实现,全市妇女儿童的幸福指数正不断提升。

  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我市坚持对妇女儿童事业实行财政优先投入。2012年以来投入3.5亿元,新建市妇幼保健院、市儿童医院;投入近亿元购买了磁共振等先进医疗设备,高标准建设数字化手术室。对妇幼机构进行科学设置、合理定位。构建了“一龙头、三骨干、全覆盖”服务功能较为完善的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强化三级预防,降低出生缺陷。开展免费婚检和免费19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实施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将国家“农村孕产妇服用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扩大到全市孕产妇;抓好农区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工作,提高了住院分娩率。做好公益项目,连续14年开展“两癌”免费筛查,10万余妇女受益。率先启动居民健康状况调查及全民健康促进五年行动规划,建成市级卫生数据中心,开通市民健康查询系统和区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全覆盖。2014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5.46%,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100%,婚前医学检查率为92.33%,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均达到99%以上,儿童系统管理率为96.94%,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97.1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81‰,婴儿死亡率为2.34‰,市妇幼保健院连续8年未发生孕产妇死亡。8项主要指标均提前实现了“两纲”中2020年的目标。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一期基本完成,共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3所。2014年,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第二期已经开启,现已完成6所幼儿园的建设。加大学校标准化建设资金投入,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得到继续巩固,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本科以上上线率63.2%,高于自治区本科计划录取率17个百分点。积极发展特殊教育,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由3000元提高到4000元,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校园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达到了自治区一流水平。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落实民族教育专项经费50万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市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评估验收,乌海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开工建设。

  到2014年底,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为100%,小学生五年受教育巩固率为93.0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1.48%,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0.06%。学前3年毛入园率由2009年的78%增加到94.5%,提前实现“两纲”2020年达到85%的目标。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0.12%,已实现“两纲”确定的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的目标。

  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动妇女充分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男女平等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领域得到进一步实现,女性的社会活动能力不断加强。市、区两级四大班子女干部配备率均达到了100%,处级女干部占干部总数的22%,担任市直部门一把手的女干部有12人。人大女代表和政协女委员所占比例分别为30%、41%。各镇(街道)、社区(村)均配备专兼职妇联干部,女性进社区、村“两委”率达100%。村委会成员中女性比例达到41%,其中,女性党组织书记5名,占总数的33.3%;社区居委会成员中女性比重为69%,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了领导岗位,促进了两性和谐发展的社会进程。

  强化源头维权,推进机制建设。开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筑网”行动,联合司法局、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部门联合为妇女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建立妇女维权中心4个,妇女庇护所6个,110家庭报警投诉站28个,聘任人民陪审员10名,组建妇女维权志愿者队伍107支,建立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3个,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合议庭1个,并在全市20个镇(街道)、88个社区(村)全部建立妇女儿童维权站,形成了咨询、援助、审判一体化的维权体系。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进党校、进高校、进机关、进媒体、进社区、进家庭“六进”活动,提高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社会知晓度。充分发挥妇女儿童维权热线、妇女庇护所、妇女法律援助中心、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家暴举报110中心等社会化维权网络的作用,严厉查处侵犯妇女儿童权益的案件。公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种侵害妇女的犯罪活动。2014年全年破获强奸案件23件,拐卖妇女、拐卖儿童案件、破获组织、强迫、引诱、容留妇女卖淫案件数均为0起。

  妇女创业就业环境不断改善。积极为妇女创业就业营造环境、争取政策、提供服务。近年来,举办女性专场用工洽谈会27场,帮助2万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落实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6964万元,帮助556名妇女创业,直接带动就业3672人。围绕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开展名师带高徒及女大学生创业导师行动,建成2个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成立女企业家协会,吸纳化工、金融、教育等行业会员110名,由女企业家实施的“放心早餐民生工程”已遍布全市50多个网点,安置待业妇女500余人。实施巾帼家政服务工程,成立家政服务协会,并挂牌成立6个巾帼就业培训基地,扶持创办7个巾帼家政服务中心,有3家巾帼家政公司被评为“全区百户家庭服务企业”。建立自治区第一家设立在妇幼保健院的“巾帼家政实训基地”,并被全国妇联命名为“全国巾帼家政培训示范基地”,向社会输送“月嫂”1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