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城市筑牢和谐幸福之基
警务现代化守护平安巴彦淖尔。
“110”接处警中心。
今年3月,临河街头的20000多个监控摄像头经过反复调试后陆续启用。临河区公安局设立了接警、调度、监看、控制中心,并在局属13个所(队)分别建立了存储、转发、监看分中心,真正形成了全方位、全覆盖、全时空、点线面结合的巡逻防控体系。一个个小小的摄像头,编织成一张无形的监控网,20000多个监控摄像头犹如20000多只“天眼”,不分昼夜地注视着临河辖区的主要干道、社区和大街小巷。
“天眼工程”构筑平安之网
近日,在临河区公安局110接处警中心记者看到,临河街头的监控画面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民警只要点击鼠标,便可查看相关部位高清图像,远在百米外站牌上的站名都看得非常清楚。
目前,巴彦淖尔市人口超10万以上的城镇已全部实现视频全覆盖。
三年来,巴彦淖尔市先后投资2.2亿元用于视频监控软硬件建设;投资1200余万元,以全市“八横五纵”公路网和各出入口为基点建立了互联互通的7个公路治安检查站、9个爱民固边警务站和105个“护城河”堵卡检查站,实现一站查控、全网联动。2015年,全市刑事、治安、“八类”和盗窃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6.1%、26.3%、35%和15.9%,“两抢”案件同比下降61.4%,是历年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命案在连续三年全破的基础上,发案率同比下降17.86%。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同比全部下降。打击刑事犯罪工作进入全区第二,大要案件挂牌督办、“猎狐”专项行动工作位居全区第一。边境管控成效得到国家有关部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360秒出警圈”奠定平安之基
今年3月8日晚,市民王先生与朋友在临河四季花城一饭馆吃饭时,几个醉汉与王先生的朋友发生争执,眼看就要动手了,王先生赶紧打电话报警。仅两分钟,一辆警车便停在饭馆门口,一起斗殴事件被及时制止。又过了两分钟,临河区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给王先生打来电话,询问王先生对民警出警、处警是否满意。王先生高兴地回答:“太满意了!出警及时,处警得当。要不是民警及时赶来,我朋友很可能受伤。你们真是群众平安的守护神!”
“只要是在城区,360秒内都可以到达报警地点。”临河区公安局巡逻接处警大队大队长郑建光说。
三年来,巴彦淖尔市公安机关重点打造“360秒出警圈”,建立了“以移动警务工作站警力为骨干,多警种协同,多时段、多层次、点线面兼顾”的防范和打击街面犯罪警务机制,构建了以移动警务工作站警力为骨干,以警用汽车、警用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巡逻和徒步巡逻为辅助的巡逻防控网络,在全市各主要路段、背街小巷、高发案地区重点屯警,在时间上相互补充、地域上相互衔接,形成了网格化、动态化的巡防格局,中心城区成立了260人的巡逻接处警大队。全面推行统一接警、出警、处警新模式,有效提高了出警速度,编织了更加严密的新型治安防控网络,大大提升了警务运行效能。
民意民生警务赢得群众满意
平安和谐是一种幸福感,这是市民灿烂的笑容给出的答案。
“以前办个身份证得跑两三趟,来了还得排队等,现在可以通过手机提前预约,来一趟就能办好。咨询一些事情只要用手机就能搞定,都不用来派出所,帮我们省了不少事儿呢!”3月27日,在临河区公安局西环路派出所,刚刚办完身份证的市民李女士这样说。
这是临河区公安局推出的“微信群警务”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
巴彦淖尔市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以来,市公安局全面部署,确定以民意民生警务引领警务工作创新和警务机制改革的工作思路,把做优微警务作为提升公安工作的重要抓手,从涉及群众利益的小事做起,整改队伍中存在的“小问题”,消除执法过程中的“小瑕疵”,纠正影响警察形象的“小毛病”,排除危及群众安全的“小隐患”,调处易发矛盾的“小纠纷”,查处影响群众生活的“小案件”,平息群众不满意的“小信访”,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小困难”,处理关系群众冷暖的“小事件”,把小平安凝聚成大平安,以小环境和谐促进社会大局稳定。
去年,巴彦淖尔市公安机关推出便民利民措施134项,为群众办实事、解决难题21.6万次。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1007起,挽回经济损失4.7亿元。帮助农民工清欠工资8900余万元,惠及农民工2万余人。
2015年自治区民意调查中心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巴彦淖尔市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保持高位评价达95.23%,公安工作十项指标评价同比大幅上升,其中九项指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八项指标均达91%以上。
[责任编辑 杨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