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任8职,这位“65后”副省级官员的调动有何不同?

08.12.2016  11:36

  原标题:10年任8职,这位“65后”副省级官员的调动有何不同?

  沈阳市迎来了一位“新官”,邻省吉林的副省长姜有为调任辽宁省沈阳市,任中共沈阳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这位1967年出生的干部,跨省调任副省级城市主要领导,引起了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的注意。

  在昨天(12月6日)的沈阳领导干部大会上,辽宁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正谱宣布了对姜有为的任命决定。他在讲话中称,这个任命是省委着眼于加强沈阳市领导班子建设,经过通盘考虑、慎重研究作出的重要决策,以推动沈阳加快实现全面振兴。

  政知君注意到,12月9日,沈阳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将召开。后续会否有新的人事消息传出,值得关注。

  

  △姜有为

   十年八个职务

  笔者发现,姜有为的调任路径略不寻常,这已经是他最近十年的第八个职务。

  从姜有为的履历看,他学历漂亮,1989年从吉林大学化学系高分子材料专业毕业,2003年6月到2004年6月还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管理经济学专业进行硕士研究生学习。且从基层干起,既有主政地方经历,也有很多个部门的“一把手”经验。

  姜有为就是吉林人,毕业后先在吉化公司工作了10年,然后走上仕途,任吉林省吉林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一年半后,担任吉林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2005年,他以吉林省经济委(2004年,吉林省政府机构改革,成立吉林省经济委员会,将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承担的调节经济运行和工业生产综合管理职责,划归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职务转任吉林省白山市副市长,后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也是从这时开始,他的职务开始密集调动。

  2008年,他“回炉”到吉林省经济委任主任、党组书记。1年后,任吉林省工信厅厅长、省政府副秘书长,再1年又4个月,主政吉林省辽源市,任市长,后任市委书记。姜有为在辽源前后待了两年半,就再次回到省里,任吉林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2015年11月,任吉林省政府副省长至今。

  此次调任是他第一次离开吉林,之前一直都在吉林的各部门、地方交替任职和升职。

   换届未入常的市长

  在诸多调动中,姜有为的这次调动最引人关注。

  他到沈阳之前,11月17日,中共沈阳市委十三届一次全会选举产生了11名常委:王蒙徽、韩东太、马占春、刘晓东、刘桂香、李松林、冯守权、连茂君、王健、王镇、王冬石,并选举王蒙徽为市委书记,韩东太为市委副书记。

  这份名单引发外界关注,因为时任沈阳市长潘利国不在其中。在11月17日上午闭幕的中共沈阳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潘利国以大会执行主席的身份在主席台就坐。

  12月6日,沈阳市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宣布省委关于姜有为同志任职的决定,“姜有为在会上讲话。市长潘利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长义、市政协主席姜宏出席会议。

  市长潘利国,生于1957年8月,即将满60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长义,生于1953年4月,今年63岁。潘利国担任沈阳市市长一职前,是辽宁省副省长。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梳理发现,此前沈阳市市长多从省内选拔,辽宁省副省长、沈阳市副市长是两个主要渠道,1985年至今的7任市长,有5任此前担任辽宁省副省长。1985年4月接任沈阳市市长的武迪生,此前是沈阳市副市长,在他之前,沈阳市副市长是市长的有力后备队伍,从1979年至1985年都是副市长转正。

表格

   沈阳市领导“专业度

  姜有为的频繁调动带来的一大优势就是对各个领域、层次的工作会更熟悉,思路更清晰。此次调任前,姜有为在六名吉林副省长中排名第五,协助省长分管负责科学技术、知识产权、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工商、质监、经济技术合作、贸易促进、有色地勘等。

  另外,他还很年轻。

  姜有为1967年生人,今年仅49岁。这个“65后”的副省级干部,如果在未来的人大会议上被任命为沈阳市长,将成为最年轻的副省级城市的市长。目前,最年轻的副省级城市政府一把手是南京的缪瑞林,1964年11月生。

  此番到沈阳履新的姜有为,与王蒙徽搭班子。王蒙徽今年8月履新沈阳市委书记,他的调任也“不走寻常路”。当初,王蒙徽从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厦门市委书记调至辽宁任省委委员、常委、沈阳市委书记,跨省平调也曾引起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

  王蒙徽是个规划专家,今年56岁的他于1977年考取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毕业留校工作后先后出任建筑学院院长助理、党委副书记等工作,清华经历长达15年。此后先后在广东、福建两个沿海发达省份工作达18年和近5年。在广州的建委、规划局都有过任职经历。

  对这种调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一个地区要发展,领导人非常关键,人才配备要到位。从他个人看,在振兴东北的大背景下,未来长春和哈尔滨也有很大可能加强领导能力。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