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方面带你了解2017年内蒙古的气候是啥样的!
居住在内蒙古的小伙伴们对去年的天气是比较操心的,夏季气温高时期盼着降水赶紧来,多下点,到了冬天眼馋的看着朋友圈里南方的朋友打雪仗、堆雪人......终于轮到自己的城市下雪了,喜悦之情难于言表,于是我们在朋友圈里见到了各种各样的雪后场景和雪天的心理活动。
那么刚刚过去的2017年,内蒙古的总体气候特征到底是啥样的呢?简单概括就是年平均气温偏高,年降水量偏少或接近常年,并出现了干旱、暴雨洪涝、高温、龙卷风、冰雹、霜冻、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具体我们从五个方面来了解内蒙古2017全年的气候特征及影响。
一、气温特征——偏高
2017年,内蒙古冬季、春季气温显著偏高,夏季气温偏高。平均气温全区平均为6.2℃,比历史同期平均值偏高1.1℃,比上年同期高0.6℃,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3高。
二、降水特征——偏少
2017年,冬季降水量偏多,春、夏、秋季降水量偏少。降水量全区平均为282mm,较历史同期平均值偏少36.6mm,比上年同期少77.4mm,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13少。
三、极端气候事件——较多
2017年全区共34站出现极端降雪事件,较上年多17站次。共21站次出现极端降水(雨)事件,其中8月3日青龙山气象站日降水量达349.7 mm,是内蒙古国家级气象站首个实测特大暴雨记录。共70站次出现极端高温事件,较上年多20站次。一共出现125站次极端气候事件,较上年多2站次。
四、主要气象灾害及影响
较大沙尘过程出现偏晚、偏少
春季全区共出现4次较大范围的沙尘天气过程,比上年同期少2次。2017年5月3-6日,内蒙古出现大范围的沙尘天气过程,全区12盟市均受到影响,共有114个国家级气象站出现浮尘、扬沙或沙尘暴天气,其中110站出现扬沙天气、34站出现沙尘暴天气,最小能见度仅为64m,是今年春季强度最强的大范围沙尘天气过程。其中,巴彦淖尔市五原县、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阿拉善左旗等地遭受灾害。
夏季暴雨、冰雹、雷电灾害频发
夏季,内蒙古大部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冰雹及雷电灾害,其中以赤峰市、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及呼伦贝尔市较为严重,特别是进入7月,内蒙古多地遭遇持续降雨,局地还出现短时强降雨或冰雹,通辽市、赤峰市地区灾情较重。
高温天气肆虐。
5月17-20日,内蒙古大部地区出现≥30℃的高温天气,大部地区持续2天以上,其中通辽市南部、赤峰市南部、阿拉善盟西部等地持续4天。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南部、兴安盟大部、通辽市、赤峰市大部、阿拉善盟西部。7月初~7月中旬内蒙古大部地区出现了一次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较长、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其中西部偏西地区及锡林郭勒盟西北部等地持续5天以上,阿拉善盟西部持续10天以上,最长为阿拉善盟拐子湖站,达到14天。
春夏连旱造成农牧业损失。
春季,兴安盟、赤峰市和通辽市几乎所有旗县全部受灾,部分农田无法播种,牧草难以返青。夏季全区大部地区受降水偏少、温度偏高影响,气象干旱持续发生并发展。
5.8月出现罕见龙卷风
8月11日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和翁牛特旗遭受龙卷风袭击,并伴有暴雨、冰雹等极端天气,多地出现8级以上大风,多处民房严重损害,树木被拔起,电线杆折断,部分农田及农作物损失严重。
五、气候对农业和牧业产生的影响
冬季全区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对虫卵安全越冬抑制作用减弱,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利,但对设施农业有利,大部地区出现降雪天气,对增加土壤墒情极为有利。进入春季,东部地区气温偏高,风力较大,降水持续偏少,土壤耕作层墒情较差,给农作物播种造成一定影响,春玉米等旱地作物播种进度明显偏慢。夏初大部地区降水依旧偏少,部分地区旱情严重。
冬季全区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对牧区牲畜有利,子畜成活率偏高,冬季降雪偏多,缓解了部分牧区人畜饮水困难,抑制了土壤失墒。到了春季,锡林郭勒盟中部及以东大部地区降水持续偏少,土壤失墒加剧,墒情持续下滑,致使牧草难以返青。夏季在降水偏少、部分地区旱情严重的情况下,全区大部牧区牧草生长缓慢,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鄂温克旗及陈巴尔虎旗受灾较重,全年减产严重。
看完这些是不是对内蒙古全区的气候特征有了足够的了解呢?希望2018年的夏季降水丰富一些可以让我们的草原长的茂盛无比,冬季降雪早一点可以让我们尽情的去雪地里感受冬天的乐趣。(记者 郭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