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前三季度赤峰市经济运行情况

25.12.2014  19:41

今年以来,全市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平稳发展、稳中趋缓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大多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但宏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28.13亿元,同比增长8%,比全区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83.08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完成664.08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完成380.97亿元,增长6.1%。

(一)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 据农情统计,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2168.2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17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94.2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154.3万亩。6月末全市牲畜存栏2214.58万头只,增长12.8%。其中,大牲畜存栏343.41万头,增长0.8%;羊存栏1510.95万只,增长18.9%;猪存栏360.22万口,增长2.6%。

(二)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比全区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从重点行业看,9个重点行业完成增加值增长10.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5.9%,贡献率为94.3%。其中冶金工业增长11.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0.8%,贡献率达54.9%。能源工业增长11.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3.3%,贡献率达25.7%。其他重点行业中食品工业增长7%,建材行业增长6.4%,化工行业下降2.5%,医药制造业下降1.4%,机械制造业增长11.5%,纺织业增长18.5%。474家非公有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增长10.5%,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到56.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7.4%,比全区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工业投资增速较快。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07.13亿元,同比增长15.1%,比全区平均增速低0.5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35.18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投资655.77亿元,增长18.3%;第三产业投资516.17亿元,增长7%。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投资650.91亿元,增长20.6%,比全部投资增速高5.5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为46.3%。其中,采矿业投资214.96亿元,增长11.2%;制造业投资320.68亿元,增长27.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15.27亿元,增长22.7%。

(四)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进出口总额小幅增长。 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20.86亿元,同比增长11.7%,比全区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全市商品销售额(营业额)982.7亿元,增长13.9%。分行业看,批发业商品销售额499.73亿元,增长12.2%;零售业商品销售额413.01亿元,增长15.6%;住宿业营业额15.22亿元,增长15.4%;餐饮业营业额54.74亿元,增长17.7%。

前三季度全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完成64543万美元,同比增长1.3%。其中进口55201万美元,下降0.2%;出口9342万美元,增长11.6%。

(五)财政收入加快增长,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前三季度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4.49亿元,同比增长11.2%,比全区平均水平高6.1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56.23亿元,增长10.6%,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75.5%;非税收收入18.26亿元,增长13.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40.58亿元,同比增长13.4%,比全区平均水平高3.4个百分点。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其中,教育支出49.98亿元,增长1.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7.7亿元,增长13.9%;医疗卫生支出22.95亿元,增长3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8.45亿元,增长43.9%;农林水事务支出33.09亿元,增长27%;住房保障支出7.56亿元,增长19.4%。上述6项支出合计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0.6%,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

(六)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物价总水平温和上涨。 前三季度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733元,增长11.6%,比全区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30元,增长10.1%;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60元,增长13.1%。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339元,增长10.5%。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891元,增长9.5%;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6376元,增长10.2%。

前三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上涨1.3%。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5升3降,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8%,食品中粮食价格上涨6.4%,鲜瓜果上涨11.1%,蛋类上涨8.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0.9%,居住价格上涨3.8%,衣着类价格上涨0.8%,服务项目上涨2.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下降0.5%,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2%。

(七) 主要先行指标平稳增长。 从工业用电量情况看,前三季度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从交通运输情况看,前三季度全市公路货运量增长33.3%,比1-8月提高1.2个百分点;公路货运周转量增长15.3%,回落0.8个百分点;铁路发货量增长12.1%,提高0.3个百分点。随着航线延伸、航班增加及票价优惠政策出台,民航机场吞吐量大幅增长,截至9月末,旅客吞吐量完成69.21万人次,增长46.1%。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情况看,截至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70.01亿元,同比增长10.5%。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39.72亿元,增长20.8%。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495.88亿元,增长9.2%;短期贷款余额532.9亿元,增长32.9%;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低于短期贷款余额增速23.7个百分点。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60.06亿元,增长43.2%,其中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余额109.22亿元,增长43.9%。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差330.29亿元,下降13.1%。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宏观经济持续下行。 从整体经济看,前三季度全国GDP同比增长7.4%,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全区GDP增长7.7%,回落1.3个百分点;全市GDP增长8%,回落1.2个百分点。从其他主要指标看,国家、自治区以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均呈回落态势。从下阶段走势看,在不出台明显的刺激措施情况下,经济迅速升温的可能性较小。

(二)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 从工业经济看,由于能源、冶金行业主要产品价格持续下行,导致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10.8%,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从投资情况看,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5.1%,比上年同期回落5.1个百分点。从消费情况看,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11.7%,比上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发展趋缓。 前三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比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增加值核算的一些基础性指标情况看,服务业增长乏力。治理整顿“三公经费”,使得财政支出中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项明显下降,全市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同比下降22.6%,比上年同期回落27.8个百分点;房地产销售面积萎缩,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39.8%,回落53.3个百分点;保费收入增长11%,回落7.8个百分点。

三、几点建议

一是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降低旱灾对农牧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努力保持农牧业稳步发展。二是高度关注工业经济,加强对工业运行情况的调度分析,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科学指导。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三是切实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积极引进带动性强、影响力高的大项目,加快在建项目速度,力争早日竣工投产。四是切实加强服务业主要行业调度和监测。五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