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5年国际油价走势的研判

17.04.2015  18:42
坤镕

 

摘要

  本文旨在透过国际油价持续下跌、低价徘徊的表象下,从美俄关系、欧美页岩气企业和石油巨头的政治游说等各利益集团的博弈层面分析油价内生的回升趋势,并预计油价会在2015年底前或重回100美元的高点。基于这一预期,结合我国面临的能源安全新形势,本文提出了一系列举措以应对能源领域国际新格局。

  关键词:国际油价;政治博弈;能源安全

  2014年6月至今,全球经济界最引人瞩目的能源事件当数石油价格暴跌。在新兴经济体经济数据疲弱、美国原油库存逼近临界、美元指数攀升高位、俄乌冲突等多空因素作用下,以WTI(West Texas Intermediate,美国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和布伦特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低位波动。一度达到45.9美元的最低点,较2014年6月的价格峰值,暴跌近六成。近期回升到63美元,小幅反弹。

  油价下挫过程中,为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丧失份额,沙特、科威特等OPEC国家拒绝削减产量,一方面是配合美国打压俄罗斯战略,另一方面也是顺乎了将美国的新兴油气生产商挤出市场的战术。目前,国际油价在每桶60-65美元区间徘徊。

  从供求关系上讲,油价下跌最大的诱导因素是美国油页岩、页岩气技术突破及美国石油供应格局正逐步由原油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2013年美国的原油产量达日均750万桶,进口量5年内下降了15%,照此趋势下去,美国将在2016年取代沙特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预计未来5年,全球新增石油供应的三分之一将来自美国,届时美国将成为原油净出口国,到2035年,美国国内能源将完全实现自给自足。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世界石油交易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金融特征。一般意义上讲的供求关系形成价格只能解释一部分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当今原油价格的涨跌除了基本面的因素外,更多地受到原油期货市场的交易影响。特别是国际金融炒家们的操作与交易中,石油交易的金融特征已将基本面的因素成倍放大,对油价的狂涨暴跌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二是垄断特征,国际石油市场的垄断特征依然十分明显。虽然市场份额受到OPEC和产油国国有油气企业的挤压,西方石油“七姐妹”已经不像当年那样不可一世,但是它们仍然牢牢掌控着下游的炼油和销售环节,从而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原油价格。美国著名战略家基辛格曾说过:“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所有的人;谁控制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控制了世界”。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引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早已完成抢夺世界能源市场的主导权,成为石油市场的最大庄家。世界两大原油交易所——纽约商品交易所和伦敦洲际交易所是决定国际油价的主要平台,而纽交所更为重要。有交易就会有产量、储存、供给和多空的信息数据,这是决定市场走势的基础,美国等西方国家可以获得其他国家拿不到的第一手数据。

  加之,美元对石油价格的影响巨大。现在石油交易都是按照美元计价,美元的价格又与美国政府的内政外交等方面息息相关。美国在这两个方面都有决定权。因此,判断石油价格走势,关键要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政策下一步的调整方向。

  一、当前影响国际油价变化的三个重要因素分析

  (一)本轮美俄油价博弈或将告一段落

  国际油价的走势背后总是有大国政治博弈的影子。1973年的中东十月战争、1979年的伊朗革命和1990年的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及其后的海湾战争与当时原油价格大幅上升高度契合。这一轮石油价格的暴跌表面上看是沙特带动OPEC扩大石油产能,导致国际原油市场供大于求,但背后则是美国通过石油战争打压俄罗斯经济,迫使俄在“乌克兰危机”上让步。

  对俄罗斯而言,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与军事威胁并不能使其屈服,俄罗斯真正害怕的是西方国家的“石油战争”和“货币战争”。凭借2014年上半年坚挺的石油价格,使得俄罗斯拥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在“乌克兰危机”中与西方多国采取不合作的强硬态度,先是收回克里米亚,乌克兰东部大打内战也有俄罗斯的影子。为了迫使俄罗斯就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采取了一系列的制裁措施,特别是施压OPEC,大打石油价格战,使得严重依赖石油出口的俄罗斯经济每况愈下。

  图1 1960-2008年国际油价变动趋势

  油气产业对俄罗斯有着特殊重要意义,贡献了20%的GDP、超过4成的工业增加值和一半以上的出口份额。由于物价上涨和俄政府近乎疯狂的十年扩军计划,俄罗斯财政收支平衡点高达114美元,如果油价跌至90美元/桶,俄罗斯财政收入将减少12%。俄罗斯2014年的财政预算就是以年初折算后的石油出口价格114美元为基础制定的。目前的国际油价已远低于90美元水平,俄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严重的通货膨胀、大规模财政赤字、巨额资本外逃……仅仅九个月时间,俄罗斯便由全球第八大经济体,缩小至仅相当于韩国或西班牙的中型规模经济体。同时,美国借助石油价格战也打击了同样与其不睦的委内瑞拉、伊朗等国经济,石油战争让美国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然而石油战争对美俄而言都是把双刃剑。尽管俄罗斯经济面临困局,但是油价下跌对其并不完全是件坏事。卢布虽然贬值迅速,但石油交易都以美元进行,目前美元相当坚挺,俄油企出售产品时,可以强劲的美元结算,生产费用则用贬值的卢布来支付。由于卢布兑美元比价的下降,俄油企的资本状况不断改善,新产能投资成本更低,油企拥有更多财力去勘探,扩大规模。俄石油行业依然很健康,并且能够继续为政府贡献大部分税收。油价下跌、卢布的震荡也不会影响大多数俄罗斯企业的偿债能力。未来几个月中,大多数需要展期的外债由国有企业持有,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为这些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外汇来源。虽然进口商品价格上升,以及通胀对收入的挤压,消费者将蒙受损失,可同样的原因导致俄罗斯出口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提升了参与国际贸易的俄罗斯公司的盈利前景。同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经济的政策,目前这些政策的效果正在显现,俄罗斯经济逐渐摆脱了快速下滑的势头,出现平稳迹象,普京的支持率不断上升就说明了这一点。

  目前来看,乌克兰东部冲突双方达成了暂时的挺火协议,乌克兰局势稍显缓和,美国对俄罗斯经济的打压,已经达到了初步效果,要想彻底击垮俄罗斯经济并非易事,而且少了俄罗斯这样一个新兴市场与能源输出基地,美国自身也会付出惨重代价,未必符合美国利益。当前正是美国考虑见好就收,转变对俄石油战争的有利时机。一旦美国改变策略,美俄石油博弈的终止或缓和,无疑会助推压抑了一年的油价上涨压力在短期内迅速释放。

  (二)低油价的持续逼近页岩气企业忍耐的极限

  “高衰减性”和“高开采成本”决定了页岩油开采只有在高油价时期下才有价值。一般说来,打一口油页岩井,压裂、出气或者出油,后续产量的每个月都要减少,年衰减率一般达60-70%,产油几年后必须要再压裂一次,或者通过增加更多的井口才能维持产量,导致页岩油气高成本,企业自有资本一般不足,油气田开发严重依赖外部融资。过去几年油价大涨,页岩油有利可图,美国社会对页岩气、页岩油投资热情高涨,快速扩张的页岩油气受到社会热钱的追捧,特别是VC、PE对补偿生产资本的不足发挥了很大作用。从2009年到2014年上半年,美国页岩油企业从资本市场筹集了约2600亿美元。高油价让这些页岩气企业和投资者都赚得盆满钵满,巨额的利润吸引资本进一步蜂拥而至,一定程度上讲,过去几年页岩气的疯狂发展绑架了美国很多大投资机构与众多中小投资者。

  面对持续下跌的油价,被美国自诩为新经济的骄人之笔、并被冠以“革命”称号的页岩气遭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冲击。页岩油企业耐抗油价波动的风险能力很低,一旦油价长时间低位运行,企业一般只能简单关井,同样也没办法在金融市场上融资,只能减少资本支出。这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外部融资下降——油气产量下降——收入减少——资本进一步下降。目前,全美四分之三的中小页岩气企业由于高负债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低油价长期持续下去,2015年底前大部分美国页岩油企将会面临银行信用额度的缩减,营收下降,融资渠道收窄,这些企业生产经营会面临严重问题。据测算,由于开发成本相对较高,一般页岩气企业能够承受的油价是在60至70美元之间。如果国际原油价格跌破每桶40美元,美国将有20%至30%的页岩产业将被迫关闭。按照现行价格计算,多数美国中小民营页岩气公司最多还能坚持5~7个月时间,届时油价如果不能反弹上升,将有大量企业倒闭,甚至可能导致该产业资金链断裂,引发行业危机。一旦页岩气发展遇到困境,会影响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页岩油气产业的支持,投资者们将面临巨大损失,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必然抵制和反对油价继续下跌。出于保护行业和维护投资者利益,以及保证自身在能源战略格局调整中的话语权,美国政府有必要适时出台相关措施阻止油价进一步下跌。

  (三)低油价极大挫伤了西方石油企业利益

  在油价大幅下跌的影响下,国际能源公司损失惨重,利润下跌、资产缩水、大量裁员、削减支出,油企巨头们对政府的打压油价政策日益不满。作为支撑西方经济的重要行业,油气产业的兴衰对经济的影响非常之大。以美国为例,石油业直接雇佣人员大约一百万,在过去的繁荣期里,石油业发展带来的就业岗位约15万个。油气业的繁荣,也带来相关行业的兴盛,算上相关行业,总就业人数接近千万,石油业相关就业人口占全美非农就业总人口7.2%。油气相关产业每年给美国经济带来超过1万亿美元的贡献,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7.5%。过去10年,油气相关产业在美国的投资总额达到了2万亿美元,成为拉动美国经济走出金融危机的重要引擎。然而,在目前每桶60美元的油价下,油企巨头变得无法忍受,纷纷裁员减产,整个行业已经宣布裁员约3万人,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为了抗议油价下跌、油企裁员和利润下降,行业工人联合会举行大规模罢工,涉及9个炼油厂的工人,成为自1980年以来,美国石油行业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罢工。这一罢工直接导致美国10%的炼油企业处于停产状态。受罢工影响,美国原油市场进一步下挫,油企巨头遭受降价和罢工的双重打击,逼迫美国政府不得不重新估计形势的变化。

  目前,石油财团们正在积极开展游说政府的活动,促使政府调整政策导向。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石油与政治的关系非常密切,很多政客具有石油背景,石油经济与政府紧密捆绑在一起。美国重要经济命脉掌握在十大财团手中(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波士顿财团、加利福尼亚财团、德克萨斯财团、杜邦财团、梅隆财团、克里夫兰财团、芝加哥财团)。这些财团有些直接从事油气行业,有些为油气行业提供资本支持,有些利益与油企行业高度捆绑,有些通过控股、参股、互派董事等方式与石油财团相互渗透,形成一张庞大的利益网。石油财阀一直是干预美国政治的重要力量,担任两届美国总统的布什父子便是德克萨斯石油财团的政治代理人。石油价格持续下跌对美国石油财阀以及与其有着密切裙带关系的诸多大财阀利益形成挑战。很多石油财阀们无视政府制裁俄罗斯的政策,明里暗里地与俄油企合作,抵制政府制裁俄罗斯,并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政府决策,督促政府停止与俄罗斯的石油价格战。

  在未来的政策导向上,美国政府将不得不更多地考虑本国页岩气企业与石油财阀的利益,逐步放弃压低油价的政策,以华尔街为代表的国际炒家们也会配合政府,借机抄底,做多石油,拉抬油价。美国的政策转向将成为驱动油价回升的最大动因。出基本面看,印度以及一些非洲国家经济的逆势而上,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中国经济下行带来的能源需求空白。

  虽然当前仍有一些抑制油价上涨的利少因素,比如环保主义思潮高涨,限制碳排放、碳交易量要求日益严格,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石油需求增长缓慢,页岩油供应增加和OPEC稳产,国际石油市场出现暂时性供应过剩等。但是这些因素暂时性的特征明显,且不是决定油价的主要因素,综合判断,预计国际油价从2015年五月份开始会进入新一轮上升通道,预计年底前可以或可100美元的高位。

  二、中国面临的新的能源安全挑战

  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且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8.1%和31.6%,今后仍将面临能源需求压力大、供给制约多、消费结构转型缓慢、能源地缘政治关系复杂等诸多挑战。

  图2 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变化及预测

  (一)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亚太地区能源资源相对贫乏,而能源需求保持旺盛,并且严重依赖地区外能源供应。这决定了亚太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能源供应格局中的地位仍然较低。在中国周边,除了北部相邻的俄罗斯和中亚国家是能源净出口国之外,其他邻国基本都是能源净进口国。例如日本、印度、韩国等均高度依赖中东的油气供应。他们在国际能源市场上彼此竞争,不可避免地存在摩擦或冲突。中国在非洲和拉美等新兴资源地区的能源活动也面临大国竞争。由于地理邻近和传统纽带,非洲石油出口的43.4%、LNG出口的44.5%及管道天然气(PNG)出口的82%运往欧洲,中国所占份额不大。西半球能源秩序则很早就被美国所主导。印度、日本、俄罗斯、伊朗等则基于各自的能源、商业及政治利益而提升与拉美国家的能源合作。总的来看,由于石油供应主要来自地区之外,这涉及油气供应国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关系状况如何,是否愿意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向中国出售油气,运输过境国是否提供安全保障以及来自其他油气进口国的资源竞争等问题,油价的上升必然加剧这种竞争与不确定性,使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更大挑战。

  (二)可持续发展需求上升

  由于能源开发的环境和社会治理成本明显,世界各国均主动在能源、环境和气候领域向低碳路线靠拢。以美国为例,受益于页岩气开发以及天然气替代煤炭的作用,其能源结构得到优化,温室气体排放量显著下降,2013年时达到比2005年减排12%以上的水平。随着油价的灰色,美国的油气开采将进入新一轮繁荣期,奥巴马政府将努力对由此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规范,并可能在国际气候谈判上转入主动地位。而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涨时期,不仅短期内难以改变高能耗的产业结构,且能源强度还会上升,再加上中国的能源结构特点是“富煤、缺油、少气”,这对温室气体减排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据BP统计,2013年,中国煤炭消费为19.33亿吨油当量,相当于世界煤炭消费量的50.3%。中国在煤炭消费量及污染排放方面占比高,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承受的压力上升。

  (三)能源地缘政治博弈复杂

  以油企为代表的能源价格上升,必然会加剧地缘政治矛盾与冲突,能源价格波动和供应安全对中国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从能源来源地看,中国对中东依赖高,前十大石油进口来源国中有六个都位于中东,中东局势动荡使中国对中东能源价格和供应安全的承受力十分脆弱。例如,中国与伊朗的能源关系就受到美国对伊朗制裁措施的明显影响。从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看,自美国“重返”亚太以来,一些周边国家就加大了与中国竞争能源资源的力度,高调对中国领土和领海进行挑衅,使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更为复杂。例如,东亚的中国、日本、韩国同为能源消费大国,本可作为一个整体在同供应方议价、维护能源运输安全方面形成合力,但种种原因,致使合作遇阻。从能源运输通道看,中国石油进口通道过于单一,主要依赖海上运输,且80%的石油进口需要通过马六甲海峡。相关海域安全形势会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产生较大影响。

  三、应对油价回升的措施

  为了应对今年可能上涨的国际油价,鉴于中国对进口石油需求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应该采取长期与短期兼顾的综合配套措施来应对国际油价上涨给中国经济带来的风险,确保石油供应安全,保障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增长。

  一是加快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建设步伐,稳步开展石油期货交易、套期保值,规避石油价格风险。中国不仅要加快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等硬件建设,还要抓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工作,尽快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以便在必要时发挥保障国内石油供应和价格稳定的作用。同时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交易,抓紧建立和完善国内的石油期货交易市场,通过远期合同来规避石油价格波动风险,充分发挥石油消费大国的需求优势来影响国际油价形成,争取尽快改变目前这种完全被动承受国际油价剧变影响的不利地位。

  二是加快实施能源产业“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扶持国内企业通过合资、参股、并购等方式到国外参与石油合作勘探和开发,充分利用国外石油资源。在直接从国际市场进口石油的基础上,为了确保石油供应和价格的稳定,还必须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合作开发、投资设厂、参股控股,建立长期稳定的海外石油供应渠道,规避国际石油市场价格波动过于剧烈带来的风险。

  三是利用外储优势,收购国外优质石油美元资产。低油价带来国际油企公司股价的普遍下跌,为中企海外收购提供了良好机遇。国内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各种原油交易工具长期投资。抓好近期油价下跌机遇,鼓励国内有实力的企业收购国外油企股票、油田及金融资产,更多参股海外石油公司,大胆进行抄底。

  四是抓住机遇加快上马煤制油产业。煤制油项目耗煤量大,低煤价是赖以发展的基础,国际油价的下行影响到国内煤价的下行。2014年全年,各类煤炭价格跌幅均在20%以上,为煤制油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目前煤制油间接液化技术、水处理等环保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煤制油与石油的联系价格盈亏平衡点在65美元左右,与普通柴油相比,煤制柴油十六烷值更高,更有市场竞争力。尽快规划建设亿吨级煤制油,年可减少1500亿美元进口外汇、大幅度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带动国内装备制造业升级、降低油气市场价格拉低物价。一亿吨煤制油投资约2万亿,对于稳定投资,拉动经济也有重要意义。

  五是积极利用石油美元。我国与中东国家都有较大的贸易盈余和充足的外汇储备,可相互投资于石油相关产业,加强双方的能源合作;相互把握对方经济发展的热潮,增加对这些国家的商品和劳务出口,使出口市场进一步多元化,增加经济发展回旋空间和弹性;利用当前不少中东国家利用“石油武器”与美国竞争,OPEC的美元资产比重下降的有利时机,积极与石油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推进以人民币作为石油交易与互换货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