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能源转型挑战,中国作用受关注
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国际电工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新能源发展与技术国际研讨会16日在德国南部城市法兰克福举行。来自中、德、美、意等国政府机构、电力企业和研究机构的100多名代表共同交流新能源发展给能源电力系统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探讨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
共有60多位代表在主旨演讲、两场高层对话或三个平行分论坛上发言。要简单概况出所有这些代表的发言要点是非常困难的,但人民网记者发现有三个主题词被不断提及:国际合作、中国引领和“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
加快新能源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已成为全球趋势。而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还有许多难题和挑战需要面对和解决。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是唯一途经。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国际电工委员会副主席舒印彪在主旨演中指出,实现能源转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其中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是核心举措,能源生产消费全面再电气化是基本途径,互联互通、智能高效的现代化电网是基础平台。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主要面临系统安全性问题、远距离输送问题和技术经济性问题三大挑战。基于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的实践,可以从电网建设、技术创新、政策机制、社会参与四个方面综合发力,促进新能源持续健康发展。面对“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机遇,国家电网公司期待与各国能源企业强强联手,推进沿线电网互联互通和新能源开发利用,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
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总经理恩思哥•汉斯用“同舟共济”来形容德中两国在能源转型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他说,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非常期待与各方加强跨境、跨国、跨部门合作,建立协同工作机制,推动新能源、智能电网等方面标准体系建设,提供智能解决方案,满足未来新能源快速发展的需求。
大会期间,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德国能源署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与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旨在开展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共同推进新能源发展。
中国引领
在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变革大潮中,中国已经进入领跑梯队,在某些技术和应用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德国经济和能源部局长何丹•邵思腾说,中德都在经历能源转型。能源转型不仅减少碳排放而且能带来就业机会、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可再生能源在中国的并网数字比德国高六倍,这说明中国已经领先于德国,也说明中国是一个新能源大国。我们很高兴和中国一起领跑世界新能源的发展。
国际电工委员会秘书长兼首席执行官弗雷斯维克•弗朗斯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高度赞赏中国在国际标准制订方面的贡献。据介绍,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近年来在国际电工委员会发起成立5个技术委员会并承担秘书处工作,立项编制国际标准 39项,覆盖新能源并网、智能电网、特高压输电、电动汽车充换电等新兴领域。弗朗斯说,这些成绩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合作的积极贡献者,对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
设施联通是合作发展的基础。能源领域的互联互通,成为研讨会上各界关于“一带一路”合作的共识。
国际电工委员会秘书长兼首席执行官弗雷斯维克•弗朗斯说,中国成功实现了超过3000公里的超高压输电,这是个历史性创举。这种输电模式同样可以应用到其它地区,促进电力互联互通。这正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
中国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司长向海平表示,中国将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加强与周边国家在能源基础设施方面的互联互通,推动跨境能源通道建设,共享区域能源资源和能源收益,提升区域发展和能源服务水平。
西门子公司董事会成员塞德里克•奈柯在发言中说,他认真学习了中国的“十三五”规划,看到中国将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继续做出大量的投资。德国也做了很多的创新,“但我们看到,一旦中国向哪个方向迈出一步,那全世界都会朝这个方向迈步。”奈柯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将帮助很多发展中国家实现电力领域的“蛙跳式”发展,直接进入到最新一代的电网建设。“中国担负起了国际责任,和国际社会一起确保全球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