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开展气候生产潜力实验提升生产效益
20.05.2016 09:06
本文来源: 气象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陈健 记者袁长焕报道 针对黑龙江省“光照资源丰富,热量资源匮乏”的气候资源矛盾和现状,黑龙江省气象局依托气象服务项目实施,在玉米主产区的齐齐哈尔市富裕县深入开展了“提高玉米农业气候生产潜力方法研究”实验,利用气候资源优势,改变玉米种植模式,实现了玉米的优质高产。
实验于每年4月中旬在大棚中采用“穴盘育苗”,由播种改为播苗的种植模式,有效提前、延长玉米各生长进程,把有限的热量资源配置到光资源丰富的时期,使作物生产可以最大限度利用“热量”和“光照”两种气候资源。据农业气象专家介绍,该方法能进一步提高积温、增加光能利用率、提高农田小气候效应、规避气象灾害,充分挖掘玉米气候生产潜力。
尽管玉米育苗移栽已在富裕县开展了近30年,但传统方式是采用纸筒育苗方法,比较适合小苗龄移栽,这对提前、延长玉米各生长进程的作用较小,适宜移栽期也很短,在生产中很难掌握。改进后的穴盘育秧大苗龄移栽,可以解决老方法存在的问题,使纸筒育苗的最大移栽期从两叶一心增加到五叶一心,能够提前、延长玉米各生长进程。
经过两年在固定地段的多品种、多播期实验,该项技术取得明显效果,平均提高积温300℃到500℃,生育期提前10天到15天,亩产增加500斤到600斤。
新的玉米育苗移栽方法充分发掘玉米气候生产潜力,推动了气象在农业种植生产中的作用从“技术服务”向“运动员”的转变。同时,新方法将进一步优化土肥使用、育秧棚利用等农业生产环节,促进与玉米大苗移栽相配套的生产流程和农机具研发,进一步推动实验研究成果的大范围推广。
本文来源: 气象
20.05.2016 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