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勤呼吁建立林区生态保护长效机制
张学勤表示,森林是“地球之肺”,一定要保护好大兴安岭这一“地球之肺”,从国家层面推动建立林区长效投入机制、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同时科学保护生态环境。
在近1个小时的访谈时间里,张学勤谈生态、论转型、话民生,向观众、网友详细介绍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的巨大成效以及林区五大基地建设情况,诚邀有识之士来林区投资合作,共同发展绿色产业,带动富民兴林。结合林区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张学勤阐述了雾霾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关系,向全国观众、网友发出了到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旅游的邀请。
张学勤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全国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主体生态功能区面积是10.67万平方公里,森林的面积8.26万平方公里,森林的蓄积9.5亿立方米,占全国国有林区森林蓄积的十分之一以上。现有一二级河流984条,是嫩江、额尔古纳河和黑龙江的发源地。现有野生植物1800多种、野生动物有300多种,寒温带生物的多样性明显。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林区木材产量由过去的每年400多万立方米调减到了110万立方米,森林面积增加了1300多万亩,活立木蓄积增加了2亿多立方米。如果以1立方米为单位一字排开,可以绕赤道五圈多。可以说,林区不仅生态地位重要,生态保护的成效也是非常明显的。
张学勤表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维系着东北、乃至华北的生态安全,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应该从国家层面推动建立生态保护的长效投入机制、生态补偿机制。
张学勤表示,今后一个时期,林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精神,进一步落实2014年1月26日视察林区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汪洋副总理2015年2月3日到林区调研指示精神,进一步全面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观,以打造祖国北疆生态建设亮丽风景线为目标,务实推进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国有林区改革,建立生态保护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生态系统不断健康稳定发展。同时,林区将根据国有林区停伐转型的实际,加快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依托良好的生态系统,努力建成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绿化苗木基地、商品林储备基地、碳汇基地、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绿色林特产品加工基地,构建生态建设产业化的转型发展体系,通过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实现林区经济健康持续增长。
据了解,中国经济网是经济日报社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国家经济门户网站,每天对外发布新闻信息约1万条,每日浏览人数超过1000万,每日点击量达4000万次。《中经在线访谈特别节目——聚焦2015两会》是中国经济网与国务院国资委在全国两会期间联合推出的主打视频访谈节目,此前,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王景海、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希军、今麦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范现国等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接受了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