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相伴百姓心安——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清风干部行动纪实
新华网呼和浩特4月7日电(记者达日罕)“这倒春寒是冷,可我心里热!重新给评了‘清风干部’,我打心眼儿里高兴!公示!赶紧让大家看看,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事实能查清楚,能给我正名,我就不怕大家不相信我!”丁树春说。
丁树春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突泉镇建国村的党支部书记,去年年底,他被举报没有将村集体的机动地和林业队的收入入账。这让当了十五年村党支部书记的他心里犯起了嘀咕,没有的事咋能瞎说?!
2018年年初,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倡导在兴安盟突泉县先行先试,开展了“清风干部”评定工作,在倡廉工作中增加百姓的参与度。当时对丁树春的举报正好是“清风干部”的评定期,他的申报便没有通过,变成了村两委中唯一不是“清风干部”的人。
“我们村两委就我没评上,一听有举报,大家都觉得我有事,”丁树春说,“那几天太熬人了,我在村里干了十几年的书记,现在就好像我贪了啥一样。”
“清风干部”的评定,对突泉县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在岗的科级、正股级干部、村级“两委”成员进行评定。凡是2017年期间,涉嫌违反党纪国法、被追究党政纪和法律责任的干部,均被取消申报资格。审查涉及公检法、计生、林业、国土、农牧业、城市管理等多个部门,是对基层干部的一次大清查。突泉县纪委在核实相关线索不实之后,又将实际情况又报送到评定小组。
“评定‘清风干部’,目的是让老百姓知道身边的干部是什么样,帮那些踏实做事的干部正名,”突泉县纪委书记周世荣说,“评定期间,和丁树春情况相同的干部有23人,在审核相关线索后,确定举报属实的立案了3个,剩下20人经核实不存在相关问题,又为他们申请了‘清风干部’的补录。”
在本次“清风干部”的评选中,突泉县共有2110个干部参与申报,而最终符合标准的干部有1997人。在清明节前,包括丁树春在内重新获得“清风干部”申报资格的人,名字又出现在公示栏上。
就这样,从被匿名举报后被人指指点点,到补录之后重新挺直腰杆,丁树春这个村党支部书记干活更踏实了。那么,为什么要评定“清风干部”?它和反腐工作以及干部考核制度的差别又是什么呢?
在反腐倡廉建设中,老百姓更容易参与到反腐当中,而倡廉的参与度却很低。基层干部在被举报后,即便核实为虚假举报,也少有能为干部正名的机会。“清风干部”评定正是为了让老百姓参与到倡廉工作中,了解基层干部队伍的形象。老百姓在了解身边的干部的同时,也对“清风干部”的公示进行了二次监督。肃清干部队伍中的害群之马,树立新时期干部队伍的形象。干部考核则是通过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并不能让老百姓对干部队伍有直观的了解。
反腐工作的拍蝇打虎非常直观,倡廉工作则缺少同样直观的表现。“清风干部”的评定便是为了让老百姓参与到倡廉工作中,对基层的干部队伍的形象有所了解,也为了帮被不实举报弄得灰头土脸的基层干部正名。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在兴安盟突泉县先行抓试点——评定“清风干部”,并将评定结果运用到干部的日常管理、培养、选拔工作中。
同时,“清风干部”的评定结果还有着更深刻的使用意义。进入“清风干部”名单的干部向突泉县委和组织部门备案,作为干部评优评先、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而未进入名单的干部,除不予提拔使用外,也无法参与到2018年村级党组织换届之中,这样便从根源上净化了基层政治生态。
“原来村里大家会说,‘上面的经都是好经,都让底下干部念歪了’。除了村长,别的干部咋样我们哪知道,谁每天去找哪个干部被抓了没。”张春艳是突泉县水泉镇涌泉村的村民,她说:“但这个就挺好,现在起码知道去县里办事找的干部是个啥样!”
“清风干部”就像上学时,每个孩子名字旁贴着的那朵小红花、像孩子们戴在胸前的红领巾。这个称谓的荣誉并不大,但它带来的荣誉感,却在这倒春寒时刺骨的寒风中,暖了干部的心窝、安了百姓的心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