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服饰的实用性传承——访蒙古族服装设计师娜仁花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服饰留下丰富瑰丽的文化遗产,可是面对现代审美,传统设计中的繁复华丽似乎并未能引起人们的太大认同。
“不实用啊!”“这些服装在节庆穿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合适。”不同消费者对于民族服饰的看法却大同小异:不是不爱民族服饰,而是在现代时尚发展的过程中,民族服饰似乎显的跟不上当下审美的脚步。
难道这些富有特色,传承千年的民族服饰注定要被现代文化洪流淹没在博物馆里?
不尽然,蒙古族设计师娜仁花对于民族服饰的传承,为人们提供了另一套解决方案。
灵感的不期而至
苍天般的额济纳赋予了娜仁花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13岁起,她便成了当地乌兰牧骑的舞蹈演员,但21岁那年,娜仁花毅然放弃了工作来到北京开拓视野。
北漂的日子里,娜仁花找过文工团、舞蹈队,但是都一一碰壁。然而灵感不期而至,在一次聚会中,娜仁花认识了德国奔驰汽车的一位高管,这位高管的着装引起了娜仁花的注意。这位高管的衬衫口子旁,绣着一排花,极具民族韵味。
这位高管告诉娜仁花,这是他们民族的服饰,传统的服饰年轻人越来越不爱穿,但是在现代服饰上加一些民族元素,就迎合现代人的口味,传统文化也得到了传承和保护。
这激发了娜仁花的灵感。2003年,娜仁花开始着手筹备,从收集28个蒙古部落族特有的符号标志开始,亲自动手画草图,改良蒙古族服饰。
这种创新的蒙古族服饰,很快有了市场,她开始为斯琴高娃、吉祥三宝等内蒙古演艺明星设计演出服装。
为更接近灵感的土壤,娜仁花回到了呼和浩特,但在装修房子的过程中,她又有了新发现:在呼和浩特买不到蒙古族特色的家具。她觉得这是个遗憾,更是商机。
于是,娜仁花决定制作具有蒙古族特色的现代家具,让传统的民族文化融入现代人的生活。
2011年,她设计制作了第一套木质的蒙古族特色家具并取名“蒙元素”,而这套家具她耗时3年,从一窍不通到熟悉每一个家具工艺的制作流程,娜仁花这一路走的困难。
2013年,她和几位热爱蒙古族文化的朋友,一起成立了蒙元素文化艺术中心,包含艺术工坊、以影视部落和蒙古语公益培训班为主的文化沙龙、多狼文化遗产馆三部分。
实用性传承的设计理念
娜仁花认为民族文化的传承有两种方式:一是把物品摆在博物馆里;二就是让它融入生活,变成每天日常用到的东西,自然而然就流传下去了。
她觉得蒙古族传统的文化中充满了美的东西,但这些东西毕竟太过传统,而文化的传承必须要与时俱进,变得我们能够用到。只有这种实用传承才能让传统的文化不再变得让人无法触摸,不再只是尘封在博物馆中。
采访中,她指着一根立式台灯说:“这个台灯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蒙古族文化中的苏立德,翻译成汉语就是战旗,战旗平时已经不再常见,做成台灯的样子就能融入生活。”
当然,这种传承,并不是简单地将蒙古族文化元素符号化,然后嫁接到现代设计上,它是要对蒙古族元素进行艺术提炼,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服装完美的融合。“很多人觉得做一件衣服,上面放上民族特点的图案就是蒙古族服装了,这是个误区。元素可以用很多种方式去体现,并不是民族图案就能体现出民族服装。”
“目前蒙古族服饰这个行业里专业的设计师特别少。设计师应该是特别专业性的职业,必须懂板,懂样衣,懂对工艺的处理。同时作为蒙古族服饰的设计师,还需要了解民族文化,知道怎样在服饰上体现文化内涵。”娜仁花说。
在融合的过程中,娜仁花的设计风格是“减法设计”。
“当你看到蒙元素的服装时,你可能会觉得这不是蒙古服装,因为它不像传统蒙古服装那么繁复,但它又像蒙古服装,因为它带有蒙古服装标志的盘扣和立领,以及许多标志性的花纹和样式。”虽然娜仁花设计的服装已经攻克很多工艺难题,可以批量工业化生产,可是她仍然坚持每一件服装上都应存在手工制作的部分,而这种有“温度的细节”,也正是这些承载了民族服饰的精髓。
娜仁花认为,相对于传统制衣,现代民族服饰应实现3大突破:定位的转变:民族服装从简单地将图形和款式运用服装服饰上突破到真正赋予民族服装时尚感和设计感,让其能够称之为时装。生产模式的突破:从原来的家庭式、作坊式的小规模少产量的生产模式转变到流水线式的批量化成衣生产阶段,并且能够实现高端定制;制作工艺的突破:国内普通的制衣企业根本解决不了,只能纯手工或叠加4、5层面料才能实现的复杂工艺,我们通过与外国特殊工艺厂家的共同努力,3年最终实现了复杂工艺的工业化生产,而这种传统工艺的改进,应该更多,这样才能适应当下时装生产的需求。
从设计师到匠人
“我觉得自己更像一个匠人,而不是设计师,”娜仁花说,她认为自己的状态很像一个匠人:怀着对美和艺术高度的热爱,全身心投入蒙元素的创作,不计回报与后果,只为能有更好的作品。而这种高度专注的状态,让娜仁花苦乐其中。“我从没想过要从这些作品上挣多大的钱,基本上每卖出一部分衣服就立刻把资金投入到下一个创作中。”
也正因为资金有限,娜仁花的创作之路并不像人们想象中设计师那样的光鲜靓丽,反而是有些拮据。“买布料,实力强的设计师甚至可以把某个花色垄断,而我只能去问问人家有没有库存,买个十米二十米,我也没有助理,因为那将又是一部分人力成本。”
此外,娜仁花的制作基地在上海,选布料、与制版师,厂家沟通,任何事情她都得亲力亲为,从画好设计图到最后样衣出来,至少得两个月时间,进行4到6次的调整。
她说,创作最大的难点就是将理念实际制作出来。“内蒙古的制作工艺滞后于现代制衣水平,但是将制作基地放在上海又遇到新的困难,那边的制版师不理解蒙古族的服饰工艺,打版时就得一遍一遍沟通,一遍一遍比划,有时恨不得手脚并用。”
但是这些可以让普通人崩溃的反复选择和改动,在娜仁花看来却是一种享受,“只有在不断地变数中才能完善自己。”
也正是这样不断追求极致的质朴“匠心”,让娜仁花在传承弘扬民族服饰中越走越远。
就在今年春天,娜仁花被慕名而来的蒙古国著名服装设计师邀请,参加今年10月将举行的该国最大型的时装秀。同时,她在筹备参加在北京举办的2016中国时装周。与此同时,她设计的服装还受邀免费入驻民族商场,这是首个进驻大型商场的民族服饰品牌。
“狭隘自闭的民族观不是我们认为的传承,那是一潭死水。同样,需要保护的文化是不具备强大生命力的文化,也终将消亡没落,归于尘土,藏于馆阁。真正有力量的东西自己会进化、生发。”娜仁花对于民族文化的情节已经深深渗进了骨子里,她说,蒙元素是追求时尚的,但她从不急切,毕竟,拥有深厚文化根柢的沉醉,才能灵动而悠长。
娜仁花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将蒙元素的店铺开到中国的每一个大城市,甚至世界每个国家,真正做到世界的蒙元素,蒙元素的世界。“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记者 杨利伟 实习生 李岩峰)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