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考察这一年】守望相助共建和谐家园

31.01.2015  14:39

  2014年春节前夕,习总书记在锡林郭勒盟参加了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的冬季那达慕,并按照蒙古族习俗用无名指蘸上用银碗盛着的鲜牛奶弹了三下,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畜兴旺、人民幸福安康。

  习总书记叮嘱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对内蒙古来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大局,要坚持和发扬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传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精心做好民族工作……”“希望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守,就是守好家门,守好祖国边疆,守好内蒙古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望,就是登高望远,规划事业、谋划发展要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限制、跳出内蒙古,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有大局意识;相助,就是各族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一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习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和深情叮嘱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强大动力,坚决落实“守”的责任,牢固树立“望”的意识,大力弘扬“相助”的传统,各族干部群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谱写着崭新的感人篇章。

   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各族群众

   打牢了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2014年,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不懈地抓好发展第一要务,认真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人口较少民族、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境旗市经济社会发展,精心做好民族工作,努力打造民族团结的亮丽风景线。

  去年1月27日,习总书记在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牧民玛吉格家了解到当地牧户在用电通行方面还有困难,他立即要求当地党委政府作出规划,努力加以解决。

  截至2014年底,锡林郭勒盟累计完成投资4.68亿元,架设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03公里、10千伏及低压线路1669公里,让894户牧户通上了网电。

  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2014年,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全区各地积极行动起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以“十个全覆盖”为抓手,将地区优势特色产业项目和援建资金向民族聚居嘎查村倾斜,大力帮助少数民族聚居村加快发展。

  二连浩特市20个单位与牧户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就业对子,对经劳动就业单位推荐、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牧区转移就业人员,每人每年发放1000元的岗位补贴。

  地处中蒙边境的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共支出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200万元,“牧区小康工程”和“十个全覆盖”工程资金6800万元,扶贫工作“三到村三到户”工程资金500万元,实施改善民生项目,让2.2万牧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2014年,自治区利用中央下达我区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3.59亿元和自治区配套少数民族发展资金7800万元,通过兴边富民行动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项目,对我区19个边境旗市和192个人口较少民族重点村进行项目扶持,使边境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据统计,2014年,自治区各级财政民生支出244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3%。自治区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工程,投入资金100多亿元,让4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一年来,自治区启动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完成投资216亿元,完成了3495个嘎查村的建设任务。继续为每个低收入农牧户发放一吨取暖煤,让336.7万户农牧民受益。为每个低保家庭大学生每年发放1万元就学补助并一次性补贴到位,让1.8万大学新生解除了后顾之忧。为每个零就业家庭至少解决1人就业,实现了动态清零,让各族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打牢了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