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抒胸臆情系敕勒川——专访著名书法家马继武

19.10.2016  12:10

  

 马继武先生挥毫泼墨。(陈立庚摄)

  马继武,书法家,人送绰号“马爷”。马老为人光明磊落,正直豁达,气宇非凡,谦和幽默。其写字作文,亦如其人。

  现年86岁的马继武老先生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书法家协会顾问。其书法“宗于唐楷,成于行草,自为一家”,擅用羊锋长毫,使转翻绞、恣肆纵逸,个性鲜明,曾荣获第一、二届华北书法奖。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被多家美术馆及各大专业机构收藏。

   书法之美:宗于唐楷,成于行草;恣肆纵逸,自为一家

  马继武自幼与书法结缘。1931年马继武出生在辽宁省凌源县,他小的时候,毛笔还是主要书写工具:“打小时我就喜欢写字,因为写好了老师会夸奖。夸着夸着,自己就上道了,一受夸奖就不敢做坏事了,咱就是被夸成的好孩子的,一好就好了一辈子。”

  马老属于自学成才。他先从柳颜等帖入门,后广临怀素、二王、孙过庭、智永等多家法帖,自成风格,近年又寄情于汉隶魏碑,探索碑帖结合之路。

  “好的书法作品要讲究法度,讲究标准。”马继武坦言自己喜欢“帅气、有力度”的作品:“欧、柳、颜、赵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悟性选择学习。”

  熟悉马继武的人都知道,马老的得意之作为《敕勒川》——“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马老的作品大气磅礴、收放自如,法度脱俗、错落有致,将茫茫草原的广阔无垠展现的淋漓尽致,又不忘有珍珠般的牛羊点缀其间。“有意境之美,格局之美”。

  对于马继武的书艺,行家多有佳评,著名作家、书法家,自治区文化厅原厅长高延青评价马继武:“其书法宗于唐楷,成于行草,自为一家,作品为人所珍。”

  “五、六十岁左右应该是我个人创作的高峰期”,马老自感书法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自嘲“丁卯”之变。“其风格由软到硬,揉和了许多东西,书法变得硬朗起来,有骨力,自成一派”,逐渐形成了“马继武风格”。

马继武先生接受人民网采访。(陈立庚摄)

   诗词之妙:幽默自然,信手拈来;论古评今,佳句天成

  在书法创作的同时,马继武还创作积累了上千首诗词,记录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艺术的感悟。2000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马继武诗词集》,集中展示了他的文学造诣。

  马继武的诗词都是有感而发之作,蓝天、白云、黄沙、绿草都成了他的创作题材,他将自己对于北疆草原的热爱与眷恋,都凝练成一首首清新自然的小诗。《葛根塔拉路上》、《辉腾锡勒之夜》、《过戈壁》等字精句秀、诗趣盎然的作品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塞北风情。

  四海游记、生活随笔、见闻评论,都可成为素材,入诗入画。马继武先生诗词作品中也不乏针砭时弊之作,“对社会上的某些撒谎者、拍马者、挑拨者、钻营者痛下针砭。”

  文如其人,从马继武先生的诗作中,能够看他对祖国、人民和故土的深情,看到他淡泊名利的洒脱,爱憎分明的正气。那爽朗的笑声透过纸背,还原一位大智若愚、颇具长者之风的“马爷”。

马继武先生的书法遒劲有力。(陈立庚摄)

   为人之道:宽容友善,上德若谷;热情真诚,广交朋友

  马继武为官,富有脚踏实地、开拓创新精神。马继武为人,温文尔雅、热情真诚。

  马继武是内蒙古书法家协会早期工作的开拓者,对自治区书法艺术的组织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为人谦和,十分注重对青年人的提携与帮助,自治区许多年轻作者都曾经得到他的指点与教诲,受益匪浅。

  马继武先生以独有的艺术水准和人格魅力颇具感召力——1977年马继武任内蒙古新城宾馆经理,很多社会名流来到新城宾馆,马老与之交往学习,常请书法家、画家创作:“那时候的文人很多生活窘迫,我物质条件稍好些,常常把大家召集在一起,以字会友、以文会友。”

  当时的同志们一看马老“字”写得不错,就带他踏进了文化圈子,并随之逐渐提高了个人书法水平,同时为新城宾馆留下了200多幅书法名家的真迹。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秉承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马老与朋友们习字作诗,煮茶论道:“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让生活处处充满文化的味道。”人民网记者富丽娟

  

[责任编辑 吴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