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丨为医惠民当如卿——忆中医名家黄慧卿
新华网呼和浩特11月29日电(记者任会斌)黄慧卿(1916年1月—1996年11月),男,汉族,当代中医名家。他医术精湛,悬壶济世五十余载,治病济困,广受赞誉。
他精于内科,尤擅长妇科的诊断治疗。新中国成立后,参与组建呼和浩特市医院和中蒙医研究所,勤奋钻研著述,奖掖后学,为中医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中医界颇有声望,曾受到中央领导接见。
今年适逢黄慧卿先生诞辰100周年,他的长子黄海波、长孙黄震洲向记者回忆了黄先生学医、从医的历程。
青年立志岐黄
1916年1月21日,黄慧卿出生在河北省定县(今定州市)黄官城村的一个普通家庭。他幼年入私塾学习,打下扎实的古文功底,后升入中学。1934年,他经人推荐进入该县保健医院学医,并曾担任两年多的保健员。
黄慧卿的舅父高复昌,字洛博,是河北省名中医。他从1936年起,拜舅父为师,研习中医药基础理论,锻炼临床能力,6年后出师。1940年,他开办经营“惠仁堂”药铺,任坐堂医师,热心服务,医名渐盛。
日寇侵华期间,由于在家乡无法继续行医,1941年黄慧卿迁居北京,在药铺坐堂看病为生。解放后,他经亲戚介绍,来到呼和浩特市行医,并于同年6月通过行医执照考试,开启了个体开业生涯。
为提高辨证论治水平,青年时的黄慧卿曾作出决定:一是认真复习医典,以中医理论联系临床实践,探索经验;二是对病人诊治细心,和蔼如亲,不向家境贫寒的病人收诊费;三是实事求是,知者为知,不知者为不知;四是同老中医加强联系,虚心学习他人之长。随着医术日益精进,他屡起沉疴,治好了许多疑难病症。
丰盛之年效力中医事业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振奋了每个行业,每个人。“我内心特别高兴,决心在才华丰盛之年努力奉献。” 黄慧卿先生生前回忆说。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中医非常重视。1953年,呼和浩特市成立卫生工作者协会,黄慧卿先生当选副主任,参与领导全市个体开业医师学习党的有关政策。当年8月,呼和浩特市的个体开业医师们响应党的“组织起来”的号召,一致同意成立呼和浩特市东顺城街第一联合诊所,并推举黄慧卿任所务主任,黄先生则让出自己的住房作场地。
联合诊所开诊后,医师阵容不断壮大,大家团结一致,热情服务,受到好评和上级部门表扬,带动了全市医务者为民服务的积极性。
1956年3月,联合诊所经政府批准改为呼和浩特市医疗保健站,并任站长,当年6月,政府又保健站的全体人员和财物纳入呼和浩特市医院,设立了中医科与针灸室,并任黄慧卿为中医科副主任,主治中医师。当时全国开展了“西医学习中医”的活动,先生被派到外科,在时任外科主任的希拉太大夫协助下,开展不开刀以中医药治疗“阑尾炎”的探索,治疗300多例,收到了良好效果。此外,还在妇科探索以中药治疗“宫外孕”,也获得成功。
当时,先生除定期门诊外,主要在病房开展对肝病、胃病、肾病、肺病、关节病、妇女杂病等疾病的科研医疗工作,并作了完整的病历总结论文。在自治区成立15周年之际,他在《内蒙古中医论文汇编》上一举发表了8篇论文,受到同行刮目相看。随后,他被选为呼和浩特地区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多次在学术会议上介绍经验,努力为地方中医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正当他年富力强,踌躇满志之际,文革开始了。十年动乱期间,黄慧卿先生受到冲击,被诬陷为“反动学术权威”及“新内人党”成员等,受到关押隔离、逼供批斗等伤害,身心受到严重折磨,特别是左下肢致残,多年积累的中医资料和古医书籍被查抄一空。1971年,他被下放到郊区榆林公社医院任主任中医师,即便遭受不公平对待,在下放农村期间他仍然心系群众健康,为民看病,并为社队培养赤脚医生。
1975年四月,先生被抽回到呼和浩特市医院中医科,并恢复了科副主任职务。文革过后,他获得平反,重新焕发出工作热情。为发展中蒙医事业,1978年呼和浩特市筹备成立中蒙医专门研究机构,遂派黄慧卿和刘润平两位先生负责筹备工作。先生生前回忆说:“雨过天晴,重见光明,我精神焕发,继续为祖国医药学和科研努力奋取,从而获得了许多荣誉。”
1979年1月,呼和浩特市中蒙医研究所正式成立,黄慧卿先生和著名老蒙医沙拉布朋斯格等人调入研究所,不久先生即被任命为副所长,并逐步晋升为副主任中医师、主任中医师,同时兼任呼和浩特市中蒙医学会理事长,后来又被选为内蒙古中医学会常务理事。
著书立说奖掖后学
黄慧卿大夫从事医务工作50余年,不管处境如何艰难,他都不忘勤研医术,因而在中医理论、医古文和临床实践等方面颇有特长,深受同行尊敬,他不仅精于内科,尤擅长中医妇科的诊断治疗。
黄慧卿先生认为,医者之术,理应传于后人,莫过于撰著成书。但必是亲治其症、实践获效者,方可传于后,而对治之无效或有失误者,亦应例举,以便后人治验参照。绝不以妙语成重或是揣度立方及抄袭古今医家之言去贻误后人。为此,文革过后,先生一面出诊,一面抓紧开展中医药研究工作,整理临床经验。
多年来,黄慧卿先生除了对中医科杂病诊治外,诊治的妇科疾病较多,探索出不少经验心得。黄先生的长子、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黄海波说,先生认为,妇女疾病在“辩证”中主要抓一个“血”字,因妇女“生理以血为主,其血属阴,畏寒喜温”。妇女多因寒以致血瘀,导致各种月经病。所以,在“论治”方面,常在经期给予“温经化瘀”之剂内服,疗效甚佳。
对妇女平常所发生的疾病,先生提出在“辩证”中还要抓一个“气”字,因妇女心情易郁(爱生气),而气为血之帅,气滞则肝郁,肝郁不舒易伤脾,就容易引起各种病症。为此,他在“论治”方面,惯以舒肝解郁,使气调达,其诸症则速愈。同时,不论气滞或是血瘀日久而致“虚”者,亦不采用“补”法治疗,而是以舒、调、益、和之法,灵活化裁方剂施治,才能获得“治病求本”的效果。
在总结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先生逐渐形成了一门中医妇科诊治常见病和疑难病的学术思想,并于1981写成《妇科证治验录》一书,次年6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11万多字,从中医妇科理论到临床实践,通过大量病案,系统阐述总结了他行医40多年的实践经验和行之有效的验方,学术价值受到全国同道的好评。
1986年12月,先生在中华全国第三次中医妇科学术会议上,介绍了诊治妇科的经验,并随之撰著了《诸病医悟要言》一书。工作期间,他先后写了论文30多篇,在省级、国家级杂志上刊载,为提高中医妇科诊治水平,做出了贡献。
为培育中医人才,黄慧卿自到医院工作后,除了担任教学任务,先后带徒20多名,后来,这些弟子均成为所在医疗单位的骨干。他的5个子女中,有3位从其学医,均成为自治区著名中医专家。
其中,先生的长子黄海波继承家学,在中医诊疗妇科、男科和不孕不育症在病因辨证和治疗上取得诸多突破,自研的各型中药方剂、丸药,疗效显著,成为该领域的全国著名专家。他参与编写了《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一书,1990年又与著名专家黄平治共同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中医男科专著《男性不育的诊断与治疗》,并发表了系列论文。鉴于其重要的学术贡献,黄海波被选为中国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离位志不休
工作期间,由于业绩和贡献突出,黄慧卿先生获得了众多荣誉,曾担任呼和浩特市中蒙医协会理事长。此外,由于业绩突出,他从1954年起,连续被选为自治区和呼和浩特市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以及第四、五、六届政协委员、常委。1954年,呼和浩特市组织人大代表团赴京参加“国庆”观礼,黄慧卿与同行人员一起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接见。
为褒奖他的贡献,1983年,原国家劳动人事部等部门联合为其颁发了“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荣誉证书”。他的事迹,还多次被《瞭望》、《内蒙古日报》等媒体报道。1990年7月,他的事迹被列入《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先生生前回忆说,从事中医工作五十多年,饱尝旧社会之苦,深得新社会的甜。为此,1988年退休后,他依然满怀豪情,离位志不休,除了兼任中蒙医学会名誉理事长、内蒙中医学会名誉常务理事等职务外,仍于每周二、四、六上午出诊,热情地为患者服务,“我年逾古稀,亲眼看到我市和全国一样,巨大发展,万分高兴。我愿意发挥余热,继续为人民健康贡献毕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