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我国煤炭工业将着力发展内蒙古等3省区
国家能源局网站近日公布《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煤炭产量39亿吨,较2015年减少2亿吨,煤矿重点建设省(区)也从“十二五”期间的6个,减少为内蒙古、陕西、新疆3个,其新增开发规模占全国87%。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体能源,从2002年到2012年的10年中,其产量、消费量一直以年均2亿多吨的速度快速增长。但近两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生态环境约束的强化,能源需求大幅下降,煤炭产能过剩问题愈加凸显,特别是在东中部老煤炭基地,因资源枯竭、开采效率低下、人员负担庞大等多重矛盾叠加,当地煤炭工业已“奄奄一息”。
规划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年均实际增长 6.5%以上,钢铁、有色、建材等主要耗能行业产品需求增长空间有限,能源消费年均增长3%左右,增速明显放缓,煤炭行业未来的市场需求不容乐观。
为此,规划明确,将严格控制煤炭新增规模,从 2016 年起,3 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但即便如此,未来五年或更长的时间内,煤炭仍将是我国主体能源。据业内预测,到202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占比仍将在六成左右。因此放慢煤炭发展脚步,并不意味着令煤炭行业停止发展。
从此次规划的内容上来看,在控制煤炭产能的同时,国家力求优化煤炭开发布局,依然为有资源禀赋优势和清洁化发展潜力的地区,预留了发展空间。“十三五”时期,全国煤炭开发总体布局是压缩东部、限制中部和东北、优化西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以大型煤炭基地为重点,统筹资源禀赋、开发强度、市场区位、环境容量、输送通道等因素,优化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国家能源局煤炭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具体而言,规划提出,一是到2020年争取把大型煤炭基地外煤炭产量控制在2亿吨以内;二是降低鲁西、冀中、河南、两淮基地生产规模;三是控制蒙东(东北)、晋北、晋中、晋东、云贵、宁东基地生产规模;四是有序推进陕北、神东、黄陇、新疆基地建设,择优安排新建项目,推进资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
此外,在煤炭新增规模方面,规划也对西部有生产优势的地区予以倾斜。“十三五”期间西部地区新开工规模约占全国的87%,内蒙古、陕西、新疆为重点建设省(区),新开工规模约占全国的 80%。对比《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西部地区重点开发建设,新开工规模占全国的71.7%,内蒙古、陕西、山西、甘肃、宁夏、新疆为重点建设省(区),新开工规模占全国的87%”,预计西部地区在我国煤炭工业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煤炭开发也将向内蒙古、陕西、新疆三地进一步集中。
“全国性的产能过剩,和地方性的产能过剩,不是一个概念。”榆林泰发祥矿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艳宏说,国家不搞一刀切是对的。内蒙古、陕西、新疆三地煤炭地质条件好,生产成本低,同时,由于三地煤炭大规模开发起步较晚,当地的煤炭生产企业多以大型现代化生产线为主,人员负担小,生产工艺先进,极具发展潜力。
以陕西榆林为例,当地的煤95%以上是侏罗纪煤田,埋藏浅,煤层硬度高,断层少,瓦斯含量低,煤质具有特低灰(7-9%)、特低硫(小于0.8%)、特低磷(0.006-0.035%)、中高发热量(6500-7500大卡/千克)“三高一低”的特点,是典型的“环保煤”、“洁净煤”、“化工煤”。在人员成本方面,当地240万吨的煤矿,仅需400多人,人员密度比东中部老煤炭基地少一半左右。
“即便在2016年上半年,全国煤炭产能过剩最严重的时候,榆林煤在市场上依然炙手可热,亏损的企业并不多。”榆林市能源局局长秦林惠说,应该鼓励这样的优势地区继续发展煤炭产业。
根据规划,通过优化布局,到2020年,全国煤炭生产开发进一步向大型煤炭基地集中,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全国的95%以上。预计内蒙古、陕西、新疆将涌现出更多的大型现代化煤炭及煤化工生产线,成为我国煤炭工业最主要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