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先锋】扎拉嘎:视病人为亲人的“常驻医生”

04.01.2016  09:08

  2015年12月25日13时许,已有一排长长的队伍等候在扎拉嘎大夫的诊室外。离规定上班时间还有40分钟,扎拉嘎匆匆赶来,迅速换上白大褂,开始为病人把脉、量血压……扎拉嘎的日常工作节奏基本都这样,每天平均接待40多位患者。

  1993年,扎拉嘎从基层卫生院调入库伦旗蒙医院从事临床工作,是库伦旗蒙医院副主任医师,2005年任副院长,分管医疗业务工作至今。

  “救死扶伤是医生天职所在,救助更多病人,是医生的良心所在。”扎拉嘎说。在他担任病房主任期间,库伦旗蒙医院条件简陋,内、外、妇、儿科综合在一起,医务人员短缺,技术条件落后。硬件不够软件补。他提出亲情服务理念,带领医护人员细心诊疗观察每位患者,对其需求加以关照,每遇急诊病人亲自组织抢救。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即便是回到家里,也惦记着患者,一旦有求救电话,无论是夜晚,还是节假日,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

  2004年末,住院的危重病人格外多,且病情复杂多样。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他连续加班3个月,虽然单位离家只有3里多的路,可为避免病人出现意外情况而耽误救治,他守候在病房,没回过几趟家。由于疲劳过度,身体出现心律失常,但他依然坚守岗位。事后不少康复出院的患者都称他为医院的“常驻医生”,并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

  在他担任副院长之初,一位56岁的农村尿毒症患者前来就诊,因医院没有透析条件,只能眼巴巴看着病人转院。这对扎拉嘎触动很大。他通过与沈阳市有关专家协商,引进腹膜透析技术,结合蒙药治疗尿毒症,有效提高了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面对医院急诊急救能力薄弱、基层老百姓急危重病得不到及时救治情况,经与院里争取,配备了一台120急救车,由他任急诊组组长,开通院内急救热线,以病房带急诊的模式开创医院急诊急救工作的开展,并于2011年成为通辽市第17个急救分站。

  作为一名分管业务的副院长,他积极为医院发展建言献策,在实践中摸索新的医疗管理理念,不断借鉴先进的医疗成果。他亲自编写并落实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细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手册等30余种规章制度,使医院医疗护理质量明显提升。此外,他在医疗区开展“护理之星服务能手”等服务竞赛活动。承担医院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研发治疗肝病的额力根1、2、3、13系列新的专科制剂,还探索出一套蒙医治疗肝病的新理念及特色疗法,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几十年来,扎拉嘎始终恪守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为了一切病人的工作准则,热情接待每位患者,用行动感召和影响着身边的人。(记者 郭洪申)

   编辑点评: 新时期共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群众的话说,就是要做到“平时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吴喜、扎拉嘎救死扶伤,随叫随到,处处为群众着想,从日常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出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怎样做才能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