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山羊提质增效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项目羔羊育肥技术推广成效明显
2018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在内蒙古等8个省区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项目,其中我区将绒山羊提质增效列为项目之一,在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实施。项目主推技术之一是绒山羊羔羊短期育肥,目前已完成羔羊短期育肥13672只,完成计划任务的97.7%。为验证育肥效果,自治区畜牧工作站近期在乌拉特中旗、鄂托克旗开展了内蒙古白绒山羊(二狼山型、阿尔巴斯型)育肥羔羊屠宰试验。具体测定数据如下:
绒山羊短期育肥羔羊及屠宰试验结果
单位:只、kg、g、cm2、%、元/只
地 点 | 只数 | 组 别 | 初 生 重 | 断 乳 重 | 断乳 前日 增重 | 育肥重(宰前重) | 育肥 期日 增重 | 眼肌 面积 | 胴 体 重 | 屠 宰 率 | 净 肉 率 | 纯增 收益 |
乌拉特中旗 | 5 | 对照 | 2.43 | 13.26 | 90.25 | 24.34 | 92.33 | 10.21 | 9.42 | 41.87 | 73.13 | 219.4 |
5 | 试验 | 2.63 | 23.72 | 175.75 | 37.78 | 117.17 | 13.51 | 18.23 | 56.88 | 77.43 | 556.1 | |
鄂托克旗 | 10 | 对照 | 2.68 | 22.70 | 166.83 | 25.64 | 24.5 | 10.77 | 11.83 | 45.46 | 68.63 | 212.5 |
10 | 试验 | 2.73 | 25.40 | 188.92 | 39.25 | 115.42 | 15.66 | 19.67 | 52.26 | 72.85 | 596.9 |
注:对照组羔羊自出生后基本为传统饲养管理模式,混群放牧,有少量补饲;试验组自羔羊出生后即开展补饲,不混群放牧,全舍饲。
结果表明:4个月断乳后羔羊再经过4个月的短期舍饲育肥,其断乳重、育肥重(宰前重)、胴体重、眼肌面积、屠宰率、净肉率等均显著高于放牧补饲组(P<0.01),饲养模式显著影响羔羊的体重。经过4个月的育肥,舍饲育肥组的育肥重(宰前重)是放牧补饲组的155.22%和153.08%,舍饲试验组比放牧补饲对照组羔羊的胴体重分别增加了8.81kg 与7.84kg,平均育肥期日增重为117.17g和115.42g,特别是屠宰率、净肉率有大幅提高;每只绒山羊试验组纯增收益比对照组高出336.7元和384.4元,舍饲育肥利润是放牧补饲的2.53倍和2.81倍。
由于草场载畜量和畜群周转的限制,7月份以后大部分绒山羊羔羊淘汰而转为肉用出栏,短期舍饲育肥技术的推广可使羔羊的出栏胴体重明显增加,经济效益更高,还可减轻草场压力,保护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