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助推内蒙古大宗淡水鱼产业转方式调结构
15.02.2017 04:06
本文来源: 农业厅
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引进福瑞鲤、松浦镜鲤、豫选黄河鲤、长丰鲢、异育银鲫中科3号等新品种,在土默特左旗、准格尔旗、达拉特旗、杭锦后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等池塘养殖主产区进行示范、推广,使当地良种覆盖率显著提高,促进了当地池塘养殖品种结构的调整。
鱼菜共生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和应用,为自治区渔业调结构、转方式,促进节能减排发挥重要作用。2016年,推广面积450亩,建立核心示范片2个。
开展了盐碱水域增产增效养殖模式、提质增效养殖模式、池塘节水减排养殖模式构建、示范、推广。2016年,建立豫选黄河鲤核心示范片2个,松浦镜鲤1个,异育银鲫中科3号1个;推广人工湿地生态工程化技术,微孔增氧技术、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技术、“生物絮团技术”,取得良好效果。
进一步完善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水产养殖病害网络测报系统。 2016年,监测面积47977.6公顷;普及规范用药、安全用药知识,指导渔民科学用药,发放资料1340余份,池埂塘边培训渔民374人次,覆盖池塘养殖面积4.6万亩。
2016年,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呼和浩特综合试验站(挂靠内蒙古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会同5个示范县,累计举办培训班35期,培训总人数1732人次,发放技术资料6125份,提高了我区大宗淡水鱼产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促进了自治区大宗淡水鱼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完成了《“十三五”内蒙古地区产业技术需求调研报告》,编辑出版了呼和浩特综合试验站《十二五成果及养殖新技术汇编》。
本文来源: 农业厅
15.02.2017 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