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央媒报道"十个全覆盖"工程 在内蒙古引热议
近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等中央主要媒体,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内主流网络媒体对我区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情况进行了集中报 道,我区各族各界干部群众纷纷通过报纸、电视、网络阅读、观看,报道内容成为干部群众热议的话题。大家纷纷表示,要群策群力、攻坚克难,把这项民心工程、 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强基固本工程、乡风改变工程落到实处,打赢这场旨在改变农村牧区落后面貌、改善农牧民生活水平的大会战。
“我看到报道后深感自豪,更感到肩负的责任重大。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下一步将扎实推进坡底自然村的‘十个全覆盖’工作,积极引导打造坡底自然村 ‘农家乐’农民专业合作社,让农民既安居又乐业。”去年从呼市市直机关被选派挂职到新城区成吉思汗街道办事处三卜树村的崔峰说。
包头市委组织部干部邹龙汉说:“报道的内容我们感同身受。连日来,干部们走村入户,和农牧民一起劳动生活,就连国庆期间都没有休息。打破城乡二 元结构一直是我们亟待破解的难题,‘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推进,让各级党委政府找到了突破口,各级干部有了服务群众的作为,也让农牧民看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希望。”
“作为亲身参与这项民生工程的一名基层干部,深感振奋与自豪。”敖汉旗贝子府镇党委书记吴春光说,“今年,全镇21个行政村全部铺开‘十个全覆盖’。把这件顺民心、合民意的事办好了,干群关系自然就贴得更近了。”
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委宣传部干部方进东感慨万千:“今日与往昔对比,卓资县的乡村大地大变样,这都是‘十个全覆盖’带来的变化。这变化,归根结底还是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得好啊!”
临河区城管综合执法局干部邬文娜这段时间正和同事们一起在乌兰图克镇团结村下乡驻村,亲自参与并目睹了“十个全覆盖”工程给该村带来的日新月异 的变化。她深有感触地说:“村民们对‘十个全覆盖’工程赞不绝口,有的说工程圆了他们的安居梦,有的说这是最好的惠农政策。依我看,‘十个全覆盖’工程也 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一场革命,不仅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而且对农民的思想观念也是一次大的触动,文明新风正在吹进农家院落。”
家住阿左旗巴彦浩特镇通古勒格淖尔嘎查的29岁牧民塔娜通过网络了解我区“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情况后说:“看到‘十个全覆盖’工程上了中央各 大媒体,令人振奋和自豪。嘎查农牧民实现了住砖瓦房、喝自来水、走柏油路、买货有商店、看病不出村的梦想,我们为这项惠民工程点赞。”
10月11日,打开微信朋友圈,被一条《贝里克牧场上人民日报了》的帖子所吸引。原来,《人民日报》刊发我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报道,其中锡林 浩特市贝里克牧场有序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为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变的内容占了一部分。发帖人刘武生说:“中央媒体刊发的重要稿件里,能够点到我 们贝里克牧场,这不仅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鞭策。今后我们要更加踏踏实实工作,让我们全市9000多牧户全部享受到‘十个全覆盖’工程带来的好处, 真正实现幸福全覆盖。”
正在下乡的准格尔旗龙口镇党委书记鲁晓瑞非常激动。他说:“‘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确实给农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村民们谋来福祉。看着百姓过上幸福生活,我们当干部的感到欣慰。只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我们再瘦点黑点都是值得的。”
突泉县突泉镇前进村种粮大户马元军感慨地说:“村子里的路修好了、环境美了,不仅我们卖粮卖得比以前贵了,还让我看到一个新的致富项目。我今年投入了60万元,在村里挖了个鱼塘,准备发展旅游观光,等到明年夏天周边各地的游客们就可以来我们村垂钓、吃鱼宴了。”
“十个全覆盖”工程在多家媒体报道后,扎兰屯市“十个全覆盖”驻村干部马慧宇心中多了一份感动。小马说:“看到水泥路修到农民家门口,自来水流入农民家,一座座危草房得到改造重建,漂亮的新校舍拔地而起,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我们驻村干部苦点累点值了!”
“‘十个全覆盖’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看看这项民生工程的意义多大!”10月11日一早,乌海干部杨勇就把这条消息发到了微信圈,不一会群友就纷纷点赞。还有的说:“不仅《人民日报》,而且《经济日报》、新华网等媒体也都发了。”
“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们这样要经常走基层,还有很多人对于农村到底发生了什么没有那么明确的概念。这次《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各大媒体对‘十 个全覆盖’的报道既振奋人心,也是非常必要、而且非常有意义的。”通辽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包海梅感慨道,“下一步,希望更多的人到农村牧区看一看,只有 亲眼看过才知道这项惠民工程带来的好处有多大。”
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教育厅、民政厅、住建厅、人社厅等单位的干部也纷纷表示,中央媒体对我区“十个全覆盖”成效的报道,既是对我区工作的表 扬和肯定,也是一种鼓励和鞭策。广大干部要创新方法、勇于担当、扎实推进,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不折不扣地执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