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天气的商业价值 让天气更懂你

17.08.2015  19:34

      2015年,厄尔尼诺卷土重来,频发的异常天气扰动着天南地北中国人的工作和生活。天气的波动逐渐成为生活品质甚至安危冷暖的重要影响因素,大家越来越渴望去捕捉甚至预知它的动向。

 

  “象辑要实现的是气象服务从单向到交互的变革,用预见未来的智慧为个人和企业发挥天气经济价值,规避风险。”象辑科技创始人兼CEO邱珩说。

 

  2015年夏天,象辑推出的天气家微信公众号也已经上线,可以查询7天逐小时的空气质量。这是中国首个7天逐小时空气质量预报平台,会向各类APP、门户网站开放接口。

 

  毕业于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的邱珩和毕业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林忠说:“象辑作为一个初创的团队,在半年内就能实现这么多事,是因为我们是个有着‘气象基因’的专业团队,也得益于国内外多家云服务平台的支持。”

 

  他解释说, 气象数据天然就是大数据,气象模型在运算的时候需要很大的计算量,但运算完成后设备又会闲置下来。IT基础建设成本非常之高,设备购置、电费、人力、房租对于初创型公司都是非常难以实现的。 象辑通过使用云服务可以实现弹性的应用,节省了成本。

 

  除了云计算和大数据外,象辑还将在气象领域引入物联网技术,以便提供更加完善的私人定制服务,并建立全国的气象数据众包平台。

 

   为什么会更加完善呢?因为如果用国家公开的气象观测数据来提供个人定制化服务,有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意思。传统的天气预报都是针对一整个区域的平均预报,具体到个人所处的位置,难免会有偏差。 象辑科技即将上线的智能硬件,WeatherLog随身气象站,以及接下来的一系列物联网产品,都将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个问题。它将帮用户监测实时的天气情况,提供直达人心的生活建议,预警突发的恶劣天气,给出最准确的个人天气预报。

 

  用户还可以选择是否共享天气数据到“云”上,让精准的天气服务于更多有需要的人。最后的数据共享,其实就是“众包”平台,也就是国外几家气象巨头正在大力推广的一个事情。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因为这个平台采集的数据越多,未来的天气预报就会越准确,越精细。

 

  这场“有温度”的创业不仅受到投资者和市场的关注,最近还成为创业圈里广受关注的项目。

 

  在“天气家”APP没有上线之前,有朋友们会感慨,市场上现有的天气预报太多都是冷冰冰的数字,甚至偷懒到把最原始的云图、雷达图放上界面,它们真的是只为那些看得懂气象语言的开发者们开发的产品,而生活中对气象知之甚少的“小白们”只能看着这些数字而心生叹息,他们想看看天气,但是天气却不懂他们。

 

  象辑科技的气象极客们推翻了对标其他预报软件而设计的数据呈现界面,开始和天使用户们重新设计。所有面向用户的语言,都开始使用我们耳熟能详的话语;所有面向用户的图形,都开始使用我们常用的曲线和表盘。

 

   按照著名的“德尔菲气象定律”,企业的气象投入与产出比为1:98,即在气象信息上每投入1美元,便可得到98美元的经济回报。在中国,这一比例目前为1:40。

 

   气象是一个科技含量、使用价值和投入产出比都非常高的行业。 国家气象局和国家统计局在2014年发布的调查表明,按需定制的公众气象服务市场价值达到2174.6亿元。

 

  隶属于中国气象局的华风集团研发部主任李强说,“中国人对于气象服务并不陌生,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气象局就开始在央视新闻联播之后为公众播报气象预报。时至今日,用户和国民经济对精细化、个性化的气象预报有着迫切的需求。”

 

  他说,华风集团决定和象辑科技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华风象辑(北京)气象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中国气象局推进气象服务市场化改革的一次重要尝试,让华风集团的资源和气象服务经验与象辑的数据分析、云计算优势结合。

 

  “双方将探索用市场化的手段发挥好技术力量、市场商业策略优势,繁荣中国气象服务市场,并逐步推向国际市场。”李强说。

 

   带着“气象基因”的象辑团队正在致力于为中国带来“更有温度、直达人心”的气象服务,让定制的气象服务融入运动、医疗、智能楼宇、交通物流和农业等。

 

  据介绍,象辑科技目前提供专业的天气服务主要针对三类群体,这也是公司目前主要的盈利来源:针对个人用户,提供定制化天气服务;针对互联网企业,提供API接口或者标准化预报页面,同时针对企业特定用户提供定制化天气服务,目前已经推出的服务涵盖旅游、户外运动以及医患人群;针对企业级客户,除了提供定制化的气象保障服务,还能提供基于SaaS互联网订购服务的气象云服务,根据需求动态计费,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用现在的时髦词汇讲,象辑是天然地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于一身的创业公司。”邱珩说,他更愿意告诉人们,这是一家用互联网手段为气象做服务的公司,为每个人和公司不同的需求来服务,来创造价值。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颜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