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首都减排:我区首个特高压输电工程进入尾声

07.11.2015  12:08

  助力首都减排:我区首个特高压输电工程进入尾声

  11月3日,在经历过几次白毛风的袭击之后,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迎来了晴朗的一天,气温甚至升到零上10摄氏度。大河口乡政府南3公里处,作为我区首个特高压输电工程,锡林郭勒至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各个项目部正利用这次难得的好天气,抓紧时间完成剩余的施工任务。

  据介绍,目前,整个工程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预计年底安装完成,下一步将进行设备调试。按照计划,整个工程将于2016年建成投运,届时,来自我区的风电和火电将通过这条电力高速通道,源源不断地送向北京市和山东省。

   332个大风天里艰难施工

  当日11时许,特高压工程施工区内,5名工人合力抬过来几个大铁架,他们将铁架放置在空地上,拿出电焊开始了焊接工作。一位工人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制作用来防风防寒的施工围挡,为即将到来的风雪天气做准备。

  汪志军是湖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锡林郭勒至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项目经理,他们公司承担着本次工程的设备安装工作。虽然完成了国内多个特高压输电工程项目,有着丰富的施工经验,但汪志军坦言,他的施工队伍在如此高寒多风的地区施工尚属首次。

  大河口乡一带风沙大,冬季气温低,这些自然环境特点不但给工程施工建设带来不利影响,也对特高压变电站相关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汪志军对记者说:“按照施工要求,我们的一些设备要在不能低于5摄氏度的环境下安装,这一点在南方几乎是不用考虑的,但在这里气温经常要低于这个标准;输变电工程施工经常要爬上高塔作业,6级以上大风是不可以进行高空作业,但统计显示,这里一年365天,有332天风力都在4~5级以上。工人们在这样的条件下施工,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我们采取了许多防风、防沙、防寒措施,克服了设备调试和投运‘水土不服’的麻烦。”

  去年11月4日,锡林郭勒至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在锡林郭勒、承德、北京东、济南4个站点同步开工,开工至今已满1年。到目前为止,锡林郭勒站的施工进度在4站中居于首位,这显然离不开全体施工人员克服艰难险阻的不懈努力。

   试验室搬进工地

  11月2日下午,在该工程锡林郭勒站施工项目部的现场联合油化试验室内,工作人员正在开展着绝缘油试验。记者了解到,针对油浸式电气设备在安装交接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绝缘油试验,存在油样保存时间长、长途运输震荡对油样试验结果造成影响等问题,国网蒙东电科院在工程现场搭建了可移动油化试验室,在施工工地开展油化试验,确保了绝缘油颗粒度检测试验的准确度。

  国网蒙东电科院副院长钱文晓告诉记者:“9月2日至今,我们已经顺利完成了29支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试验、142瓶六氟化硫气体综合分析检测试验以及首台高压电抗器外施耐压带电局放等试验工作。油品试验工作已连续开展63天,完成试验样品81个,开展试验项目800余项。”将试验室搬进工地,将有效地促进我区首个特高压输电工程的安全投运。

  特高压电力外送清洁能源占三成

  众所周知,我区火电装机全国第一,风电装机全国第一,发电量全国第一。在赢得众多第一的同时,内蒙古电力产业风电领域却存在着弃风、窝电现象。而特高压电网的建设,则被认为是解决电力外送难题的“点金石”,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李卫国曾告诉记者,4条获批的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将成倍的提高内蒙古电力外送的能力。

  据钱文晓介绍,到2016年建成投运后,锡林郭勒至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将达到300万千瓦的电力外送能力。而据测算,到2018年,锡林郭勒至山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将每年减少北京煤炭消费4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75万吨、二氧化硫2.2万吨、氮氧化物2.3万吨,有效减少PM2.5的排放。

  “按照要求,特高压外送通道中,风电外送要占到30%以上,无论是从能源输送方式上来说,还是从能源清洁程度来说,都起到了‘以蒙东之风,驱北京之霾’的作用。”钱文晓告诉记者。

  未来,内蒙古特高压外送通道的建设,对我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贡献,都是难以估量的。(记者王树天)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