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包联组兴和县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03.04.2019  12:12

  为做好农牧业产业包联工作,充分了解包联旗县当地自然资源和产业发展状况,落实农牧厅有关文件精神,3月下旬,内蒙古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兴和县,开展农牧业产业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指导当地开展产业扶贫。

  一、地理位置

  兴和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东南部,县域总面积3512.43平方公里,东以大青山、阿贵山为分水岭,与河北省尚义县相邻;南以长城、大南山为界,与河北省怀安县、山西省天镇县、阳高县交界;西与丰镇市、察右前旗接壤;北与察右后旗、商都县毗邻。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地理坐标位于 北纬40° 26″~41°27″,东经113°21′9″~114°7′47″,整个地形呈南北狭长状,南北长约109㎞,东西较窄,约67㎞,趋向为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500米。境内山川相间,河滩穿插,丘陵、平原、山地镶嵌分布,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36.5%、38.2%和25.3%。境内山脉主要有南部大南山、东部大青山、西部岱青山和北部武大喇嘛山,境内最高峰为大南山的黄石崖,海拔2334.7米。兴和县境内共有7条河流,多属季节性间歇河。外流河有二道河、银子河、苏木山河,均属永定河水系。其中二道河是境内最长的河流,全长87.5公里。境内有中小湖泊23个,总面积4.28平方公里,多属季节性时令湖。较大的湖泊有涝利海等。

  二、区划人口

  兴和县现有5镇4乡,即城关镇、张皋镇、店子镇、赛乌素镇、鄂尔栋镇、大库联乡、团结乡、大同夭乡、五股泉乡。辖161个村(居)委会,867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33.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5.3万人。有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苗族、高山族等10个民族,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以汉族为多数的民族居住地区。这里既有古朴深厚的历史人文,也有山青水秀的天然美景,既有丰饶富集的物产资源,也有纯朴迷人的民俗民风,是一座独特、和谐、美丽的边塞县城。

  三、气候条件

  兴和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冬季、夏季分别受蒙古高原和大陆低压控制,气候呈明显的大陆性,具有寒暑剧变的特点。年降水量为397毫米左右,极端最高降水量630毫米,极端最低降水量237毫米,地表水资源经流量10373.9万立方米。年平均蒸发量为2036.8毫米,是年降雨量的5倍。年均日照2872小时,积温2300-2400℃,无霜期95-135天左右。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凉短促,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最佳种植马铃薯、杂粮杂豆、冷凉蔬菜的区域,年平均气温4.2℃,最冷月为一月,平均气温零下13.8℃,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3.8℃;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19.9℃,极端最高气温36℃。通常11月上旬或中旬开始封冻,次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解冻。

  四、区位交通

  兴和县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山西省三省区交界中心腹地,具有“两圈两带”(环渤海经济圈、北京2小时经济圈,中部向西部的过渡带、中原向草原的过渡带)的复合优势。东距首都北京240千米,西去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220千米,南往山西省大同150千米,东南离张家口100千米。境内110国道、京藏高速公路(G6)、京新高速公路(G7)、和集张铁路、准兴运煤通道贯穿兴和县、京呼高铁在今年10月建成通车。集商路、兴丰路、苏木山旅游线路等14条交通干线纵横交错,畅达八方。是中国西部和内蒙古距首都北京最近的县“七环外有个家叫兴和”,汽运到北京时间2.5小时,高铁50分钟,为农产品的及时外运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五、农业生产情况

  全县2019年安排种植面积120万亩,其中主导产业发展的马铃薯45万亩,蔬菜10万亩,玉米15万亩;作为结构调整的补充作物甜菜、葵花、胡麻等经济作物23万亩,培育的特色种植杂粮豆及其它作物27万亩,形成了“北薯(赛乌素、五股泉、大库联)中菜(团结乡、城关镇、鄂尔栋镇) 南杂粮(大同夭乡、张皋镇、店子镇)”的稳定格局。

  1.马铃薯产业

  近年来,根据乌兰察布市委、政府提出打造“中国薯都”的战略部署,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马铃薯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40多万亩。喷灌、滴灌面积25万亩,储蓄能力达1.5亿斤,大中型储窖450座。种植品种以克新一号、夏波蒂、2191、226、荷兰十五等品种、加工用薯为主,总产量达到8亿斤以上。由原来的大田种植逐步发展为以喷灌圈、膜下滴灌种植为主。主要分布在赛乌素镇、大库联乡、五股泉等3个乡镇,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占全县马铃薯总播面积的一半以上。

  2.蔬菜产业

  近年来,我县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带动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提升质量,打造品牌,增加产量,推动了全县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到2018年,面积已发展到10万多亩,蔬菜交易市场1座,恒温库4座,其中温室大棚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品种以甘蓝、西芹、大白菜、圆葱、大葱、番茄为主,蔬菜总产达5亿斤左右。根据我县的立地条件,在发展蔬菜生产过程中,逐步确立了一批特色农业生产基地。

  3.杂粮杂豆产业

  兴和县位于内蒙古高原,海拔多在1500米以上,属温带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量偏少,气候干燥,适宜小杂粮的生产。并受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兴和县小杂粮具有很强的品质优势。近年来,全县小杂粮种植面积增长到20万亩左右,总产3500万斤。我县生产的小杂粮有莜麦、谷子、黍子、荞麦等。

  4.产业带动

  兴和县通过主导产业的发展,加大了土地流转面积,达到45万亩,全县土地流转收入上到8千万元,拉动农民就业10万人以上,土地流转及务工收入人均达到4000元以上。

  六、农业资源优势

  (一)农业生产环境友好,产品品质上乘

  一直以来兴和县农业生产环境非常好。一是没有工业污染,重金属、农药残留、化肥等污染较少;二是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宜于农业机械化生产;三是昼夜温差大,气候独特适宜马铃薯、蔬菜、杂粮杂豆的生长,所产农产品品质好,是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的理想之地。

  (二)农业发展势头良好,从业人员较多

  在近年来政府的扶持下,农业基础条件得到改善,水、电、井、路基本配套;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规模较大;生产经营者,技术人员、劳动者等从业人员多。为大公司的引进铺垫了很好的立地条件。

  (三)农牧业发展方向

  1.通过京蒙对口帮扶建设互联网+平台的销售模式,畅通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价格,使我县优质农产品实现“卖的出、卖的好”,带动贫困人口增收。

  2.学习先进的农业新技术、新科技、新成果,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组织相关京蒙农产品推荐会,优质农产品推荐会。发展适合我县的种、产加销、观光休闲等旅新型绿色农业模式,带动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致富。

  3.引进具有实力的大型龙头企业来我县投资发展,利用我县农业土地资源供应充足的优势,提升我县农牧业生产竞争力,打造适合我县发展的特色农牧业产品品牌,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