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依法治市 为首府发展护航

14.01.2015  09:02

[ 导读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法治作为治国方略,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备受瞩目。2015年1月4日,市委印发的《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员会关于加快建设法治呼和浩特的意见》对外公布,意见指出,首府力争到2020年,地方性法规更加完善,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法治作为治国方略,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备受瞩目。2015年1月4日,市委印发的《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员会关于加快建设法治呼和浩特的意见》对外公布,意见指出,首府力争到2020年,地方性法规更加完善,法治政府基本建成,依法行政成为常态,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高,全民守法氛围基本形成,法治建设走在全区前列。2014年11月25日,市委召开十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二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提出从5个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市。

再让我们把目光追溯到更远。1993年,我市成立了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出台了《呼和浩特市依法治市实施方案》。

在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历程中,我市始终坚持依法治市,确保城市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这也让我市的公众安全感、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立法先行

破解难题,让群众更幸福

每年市人大法制委、市法制办都会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发放书面征求意见函等方式向市民、社会各界及政府部门、相关组织等征集下一年度的立法项目。

凝聚全市的智慧、力量,用好地方立法权,以此引领、保障首府的发展,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从住房,到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社会救助、医疗卫生、食品安全……近年来,我市努力构建完备的地方法规体系,不断创新立法机制,立群众需要之法,立社会需要之法。据了解,从1986年起至2014年10月,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地方性法规77件,修改33件,废止17件,集中清理打包废止5件,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法制保障,形成了特点鲜明的“呼和浩特立法”。

善用立法权,还体现在善于把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法律法规,促改革谋发展。

近年来,我市立法机关针对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观念转变、利益调整等问题,坚持主动介入,及时立法;站位全局,科学立法;多方论证,规范立法,为经济发展扫清障碍,为和谐稳定提供保障,确保事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依法行政 厘清政府权力清单

“法治呼和浩特”呼唤法治政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依法行政是推动法治建设的核心。

“听证会上我提出的意见,也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出租车司机李翠琴参加了2014年呼市市区出租汽车运价调整听证会后,亲身感受到法治的力量。

对市民而言,“听证”这个词已不陌生。近年来,我市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编制城市发展规划,调整水电价格,出台教育、医疗等与群众根本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前,都有听证的环节,专家、群众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都会被不同程度地吸收采纳,成为决策的重要参考。广泛征集民意,让公众参与重大决策,标志着我市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脚步更加坚定。

营造高效便民的政务环境。法治政府首先要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厘清政府的权力清单。

近几年来,我市在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也在向着建设法治政府的方向不断迈进,通过依法行政,把权利关进了制度的笼子。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优化政府行政效能,推进依法行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从2008年以来,我市经过了四轮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从过去的708项精简到现在的92项。通过一轮轮的行政审批“瘦身”,过去“盖章跑断腿”已成为历史。

通过法治政府的建设,我市营造了良好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公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不断上升。

公正司法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近年来,我市司法部门不断推进司法改革和机制创新,让百姓通过感受司法公平,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

司法公开化,是司法公正的一扇窗户。通过执法办案信息公开增进了公众对司法的了解和信任,让公平正义“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现在,除法律规定不能公开的案件外,市区两级检察院、法院所有法律文书都要在生效后的规定期限内公布,供社会各界查阅。我市检察系统加大了重要案件信息的公开力度,法院开通官方微博……这些举措,让更多的群众接触司法、了解司法,提高司法的透明度,增强了司法的公信力。

司法专业化,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加强对执法司法权的监督,是维护司法公正和廉洁的根本保证。我市多措并举,力促司法监督落到实处,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确保案件评定的公平公正;加大人大监督力度,市人大定期或不定期听取、审议两院专项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评议等,力促司法监督落到实处。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为司法改革指明了方向,我市的司法部门正积极探索实践,努力维护司法公平、公正、公开。

 

法治引领 共同建设平安首府

和谐首府,平安建设是基础。

在我市一些社区活跃着这样一群老年人,他们是社区义务治安巡逻员。社区有什么安全隐患,都逃不过他们的“法”眼。

这是平安建设中最基础的网——群防群治网,此外,我市还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人民调解组织、推行“网格化”管理,及时有效化解各种矛盾纠纷。

让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光凭热情是不够的。法治社会,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任重道远。

如何将法律知识、法治观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入民众心中,让他们知法、懂法、用法,考验着普法部门的智慧。

多年来,市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创新普法方式,将“法”的种子播撒进民间,使之成为点亮群众生活的一盏盏明灯。

报纸、电视、网络、微信、微博……法治宣传无处不在。当下,在我市,市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已然形成。

对此,市司法局局长荣中厚深有感触,“只有让群众从要我学法变为我要学法,普法才算达到了成效。”

把法治作为建设“活力首府、美丽首府、和谐首府”的一项具体抓手,让“最安全”与“最幸福”洋溢在每个群众的脸庞;让每一项城市的发展战略,都要通过科学论证、广泛发动、公开征集意见、人大审议,都成为凝聚党的意志、群众的智慧……这就是“法治呼和浩特”最生动的解说,折射着法治的思维与理念已深入这个城市决策层及广大民众的心中。

以法治引领、规范、保障城市建设,我市正以自己的生动实践推进法治化进程。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