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通辽:关键之年蹄疾步稳
年初以来,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下,通辽市广泛凝聚改革共识,有效提振改革信心,以严的要求、实的举措,推进改革落地见效,实现关键之年有关键之为。
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当经济发展进入换挡期、阵痛期、消化期“三期叠加”期,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时,稳增长、调结构从何处抓起?增长新动力在哪里?发展新路径在何处?
“向改革要红利,靠改革增动力。以改革的思维和办法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采取一系列创新性的政策措施,是我们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实现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所在。”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通辽市委书记杜梓如是说。
将简政放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当头炮”,通辽市大幅度削权去利,多角度强化服务,行政审批效能全面提速。将原有的193项行政许可项目压减到61项,压缩时限超过50%的有51项。开展13个“三集中、三到位”试点,将部门行政审批向一个科室即审批办集中、审批办向市政务服务中心集中、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做到审批事项进驻中心到位、授权到位、监察到位。全面压缩清理行政处罚事项,通过取消、下放、冻结的方式一次性压减720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行企业注册登记联合审批及电子化“三证合一”,企业注册办理时限由11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
与此同时,该市积极搭建服务平台,探索建立了非公经济阳光服务中心,实施“一个清单过门槛、一个印章管审批、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平台管信用、一个窗口管效率、一个空间聚要素”的“七个一”服务模式,大大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上半年,该市新增市场主体2.07万户,同比增长14.2%。
出台应对经济下行10项举措、稳定工业经济增长20条意见、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40条政策措施,实施11个总投资41亿元的PPP项目,成立水务投资集团和市交通投资集团公司,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
年初以来,通辽市委、政府直面困难,稳扎稳打地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稳增长、调结构、抗风险提供了支撑。
围绕“三大产业集群”,通辽市打出改革组合拳,重点推进北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部开发区创新驱动、科尔沁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南部四旗绿色产业发展,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北部铝新材料、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是通辽的重要经济增长极。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铝后加工、煤化工等产品价格低迷,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审时度势,通辽市作出重要决定,打破县域界限,推进北部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园区规划一体化、电网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通过共建产业园区,霍林郭勒市和扎鲁特旗促进煤电铝产业、煤化工产业的集聚、延伸、升级,打造北部产业发展新高地。目前,通辽北部地区已被国家能源局列为国家3个配售电改革试点之一,最终形成1250万千瓦独立小区供电网;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电源外送起点建设项目近期开展属地前期工作;协调落实大用户直供电交易电量52亿度,占蒙东交易总量的90%,为企业节约资金6亿元。
改革为传统优势支柱产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为新兴业态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通过重点实施电商品牌企业引联和人才汇集工程,通辽市引进一批全新业态大型电商企业,推动电子商务“组团爆发”,全市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到130家,实现交易额5亿元。随着电子商务的异军突起,该市正开足马力制定“互联网+”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行“互联网+”政务、民生、工业、农牧、物流、旅游等模式,主动作为、蹄疾步稳、狠抓落实的改革氛围扑面而来。
农村牧区改革率先发力
作为传统的农牧业大市,农村牧区综合改革一直是通辽市改革的“重头戏”。
推进农牧业示范区建设,在示范区内推行“一揽子”改革举措,将科左中旗现代农牧业综合改革示范区和北部牧区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打造成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先行区;推进农牧民土地草牧场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四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全市农村牧区流转土地实现规模经营715万亩。
建立完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推广扎鲁特旗“蒙草抗旱”产业联盟、马莲河水稻合作社、科尔沁牛业等模式,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的龙头企业95家,占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的71%,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到1.8万户;调整农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突出抓好肉牛产业,今年牛存栏总量突破300万头,增长20%。
推进农村牧区金融改革试点,开展奈曼旗土地承包经营权、扎鲁特旗草牧场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在开鲁县、科左后旗建成林权抵押贷款服务中心,推广开鲁蒙银村镇银行“农机公司+农户”的农机具抵押贷款模式,全市“四权”抵押贷款2.1亿元。推动民间借贷服务中心规范运营,引导民间资本支持三农三牧发展,出借方登记资金已达7亿元。
生态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通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工程已完成275万亩建设任务。划定生物多样性保育区红线,深入推进四个生物多样性示范区建设。完善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评价体系,启动制定领导干部对自然资源资产责任离任审计、损害生态环境责任追究办法。推进启动舍伯吐项目区2万亩水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完善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对农业灌溉实施监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增进人民福祉
“民生是改革的最终指向,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把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辽市委副书记、市长包振玉说:“这样的改革才能得民心、合民意。”
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入手,大力实施南部四旗“四点一带”开放开发战略和三大产业集群带动30万人就业工程,上半年,新增就业9680人,农牧民转移就业40.1万人。建成自治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就业创业培训指导中心,已进入孵化训练、模拟实训、创业指导、贷款扶持、公共服务为一体的常态化运行模式。稳步推进“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和“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巩固提升科左中旗、库伦旗扶贫成果,推动科左后旗率先实现稳定脱贫,集中解决奈曼旗脱贫问题,如期完成全面达小康任务。
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入手,全面推开旗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年内全部完成。在科尔沁区、霍林郭勒市开展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试点,并在其余6个旗县市区全面推开。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实现医保市级统筹,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从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入手,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体系,重点推进科尔沁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试点、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完善市旗镇村户五级文化服务体系,培育民间文艺团体30多个,建成标准化文化室110个,乡镇文化广场覆盖率达90%以上,基本形成“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从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入手,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六张防控网”建设,大力推行嘎查村社区“网格化”管理,深化推进嘎查村“532”工作法,全面实行基层法律服务“五个全覆盖”。
……
改革越往纵深推进,越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真抓实干。通辽市建立了全面从严治党“1+3”制度体系,出台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100条意见及任务分解、考核细则,加强纪律约束实施意见。在全区率先出台干部选任全程纪实、领导班子综合分析研判、加强苏木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意见及苏木乡镇党政正职选任管理办法等制度,实行“一把手”五个不直接分管,将优良的党风政风汇聚成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申玉秀)
[责任编辑 哈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