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严明纪律要求提升治理效能 打响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
“成立主要领导负责的智慧监督工作专班,破除思想壁垒、消除工作阻力、打通关键环节,为优化营商环境把脉破题,坚决铲除破坏营商环境的消极腐败病灶、违规违法毒瘤。”日前,内蒙古自治区纪委监委组织召开全区优化营商环境智慧监督现场观摩会,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在会上介绍经验做法。
在大会召开的前一天,该自治区纪委监委组织全区12个盟(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业务室负责人,分赴包头市政务服务大厅,包头市昆都仑区、九原区政务服务大厅,以及呼和浩特市“城市大脑”智慧监督系统、市“12345”接诉即办指挥调度中心、市“清风草原”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项目营地等地,现场观摩优化营商环境智慧监督的有效做法。
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指出,要着力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亲清政商关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2021年,内蒙古把优化营商环境视为全区的“一号工程”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的一件大事来抓,一场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在全自治区打响。
今年1月5日至8日,十届自治区党委第八轮巡视的4个巡视组陆续向12个盟市反馈了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视情况,其中发现重点问题327个、问题线索215件。1月11日,自治区纪委2021年1号文件《关于发挥监督职能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公开发布,提出优化营商环境的8点要求。2月18日,春节假期后第一天,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自治区党委主要负责人对全面打响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提出明确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原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白盾越权审批探矿权,在矿产资源项目投资等方面违规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索取巨额财物,破坏了自治区矿产资源探采及经营领域的正常秩序……”7月15日,自治区纪委监委通报6起损害营商环境问题典型案例。为强化警示教育,推动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自治区纪委监委每个月通报一批损害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例。今年上半年,全区纪检监察机关累计通报损害营商环境问题典型案例116批208件,持续释放倒逼作风转变、强化责任落实的强烈信号。
营商环境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包头市纪委监委聚焦群众“监督难”“解决难”的问题,在市县乡三级政务大厅制发政务服务大厅窗口监督二维码1399个,办事企业、群众对任一环节遇到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懒政怠政,吃拿卡要等“中梗阻”问题,可以随时扫码进行监督举报,举报信息直达监督平台。市辖的各旗县区纪委监委、派驻机构督促主体单位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鄂尔多斯市纪委监委也专门开通“鄂尔多斯营商环境举报平台”,制作了举报平台二维码,张贴在政务服务大厅、便民服务中心、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地,方便群众从线上举报。
督导检查是压实主体责任的有效途径。赤峰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委督查室、市营商办组成营商环境督导检查组,分为4个组,每组检查3个旗县区和4个市直牵头部门,以巡视整改和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为督导检查内容,进一步传导压力。今年以来,该市纪委监委针对营商环境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共开展督导检查、明察暗访127次,督导检查部门单位966个,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208个。
对已发现的破坏营商环境行为坚决亮剑查处。6月12日,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接到某企业信访举报称,某电力部门“一把手”贾某某在供电环节存在“卡脖子”问题,导致该企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无法顺利落地。该市纪委监委第一时间组建工作专班,抽调精干力量,充分利用智慧监督平台,深挖“小线索”背后的大问题、“小反映”背后的大背景,经过深入调查取证,发现其涉嫌违法犯罪证据,依法对贾某某采取留置措施。随着调查的深入,涉及多个审批环节的多名公职人员的违纪违法行为也浮出水面,目前案件还在查办中。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损害营商环境问题811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61人,组织处理194人,移送司法机关26人。(记者 王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