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小麦播种基本结束 引得黄河水 润泽河套田

25.04.2016  12:48

  提水灌溉。记者吴 勇摄

  河套平原鸟瞰。 宝玉摄

  翻耕玉米地,准备播种。 记者吴 勇摄

  4月11日,内蒙古河套灌区正式从黄河提水灌溉,拉开了内蒙古春耕序幕。

  “黄河百害,独富一套。”奔流北上的黄河在这里被阴山阻挡,改道向东,使河套地区成为沃野千里的“塞北江南”。地处河套核心区的内蒙古巴彦淖尔,成为我国西北重要的粮食产区和蔬菜种植地。

   第一场春雨比往年偏早,小麦播种基本结束

  在临河区双河镇进步村,村民王树升家的20亩小麦已经全部播种完毕,其余的22亩耕地,他打算全部种玉米。

  “我们村的村民种小麦,种子可以领到补贴,种玉米的地膜、种子、化肥全能拿到补贴,算下来每亩小麦节省150元、玉米节省300元,而且小麦种植前期都和企业签订了收购订单,政策越来越好,农民的种植热情很高。”王树升说。

  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二道桥镇,农民乔世国望着自己大棚里刚刚移栽的甜瓜秧苗,黢黑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有了大棚,蔬菜可以种两茬,6月份收了甜瓜还可以种西红柿!

  今年的春耕生产形势好,巴彦淖尔农民喜笑颜开:第一场春雨比往年偏早,降水量较往年多了近两成,套区秋浇地土壤墒情明显好于往年。春季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2℃,气温回升快。目前,灌区小麦播种结束,全市小麦播种面积预计达到130万亩,同比增加14万亩。玉米和经济作物也陆续开播。

  千百年来精耕细作,农民最了解土地的秉性

  二道桥镇的农民陈千年今年种植计划很丰富:5亩大棚里种西甜瓜和西红柿,5亩大田里种青椒……总共承包了22亩地的他,今年准备种植7种以上的经济作物。在土地上种什么最赚钱,陈千年算得一清二楚:“种菜比种粮食赚钱,去年种小麦1亩纯挣不到800元,种青椒1亩纯利润至少有2500元。”陈千年自信地说,“蔬菜种植种类多,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也强。

  河套地区千百年来精耕细作,最擅长与土地打交道的就是农民。不同于陈千年,另一位农民王运斌今年有意多种了4亩玉米。

  “粮食价格下跌也没关系。”他指了指自家小麦地旁边的一片养殖棚,“我养了30多只羊,种的玉米除了满足自家口粮,剩下的可以作羊饲料,况且粮食价格下跌,养羊的成本会更低。

  尽管河套地区历史上一直物产丰富、旱涝保收,但本地的自然环境造成农作物一年一熟有余、两熟不足。近年来,巴彦淖尔推进设施农业发展,以每亩地方财政补贴8000元、农民出资5000元的方式建设蔬菜大棚,并积极引进山东、甘肃等地育苗公司帮助本地农民培育优质蔬菜秧苗,促进本地农产品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

  “农民都知道大棚种植的好处,政府出台项目扶持资金,广大农民积极响应,生产热情高,基本每家每户都盖了大棚,很多农民几个月前就到育苗公司把今年将种的蔬菜秧苗订好,就等着苗下地了。”杭锦后旗农牧业局副局长李杰介绍。

   化肥农药零增长,农民爱用农家肥

  绿色生产、保护环境、增强品质,正在河套灌区农民的心中落地生根。

  “绿色发展的概念我弄不清,但我知道化肥用得多,种出来的瓜干裂、味道不好,还容易破坏土地。塑料地膜用得多了,土地都会板结,明年没法种了。”农民苗建平说。

  巴彦淖尔近年来抓好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基于本地家禽家畜养殖规模,充分利用丰富的畜禽粪便,引导广大农民施用农家肥;发展农业绿色生产,实施“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提质”四大行动,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少增长、零增长,推广可降解地膜使用,并加强地膜回收工作,使地膜回收利用率达到50%。

  “当地养羊养牛规模大,农家肥有的是。”苗建平笑道,“买4000斤农家肥只要50元,要是买100斤化肥二胺就要140元,况且用农家肥种出来的西红柿,味道甜,品质高,卖价也高,我们当然少用化肥。

  因此,巴彦淖尔产的向日葵、西红柿等品质优良,远销海外。“我们这里种的很多农产品在全国都很有名。”巴彦淖尔的农民自豪地说。(记者 吴 勇 张腾扬)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