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民政局组织地名普查人员赴外地考察学习

12.05.2015  22:27

 

5月5日,赤峰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办公室组织巴林右旗工作人员赴辽宁省锦州市、凌源市考察学习。为了使本次考察学习更有针对性、学到更多的东西,赤峰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办在考察前准备了《赴辽宁锦州市考察学习提纲》,总共十条十七款疑难问题。

锦州市民政局、凌源市民政局相关负责同志通过座谈会,解答了巴林右旗地名普查工作人员提出的具体问题,同时凌源市民政局分管局长详细介绍了凌源市第二次普查工作的运作步骤。

凌源市在完成第二次地名普查主要做法:一是准备工作,他们组织人员用近半年的时间收集、查阅了与地名普查有关的市志、一普档案等各种资料,并将“一普”的5000余页资料全部了进行复印,并下发到各乡镇。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做到责任到人。民政局长负责与政府的沟通;分管局长负责与上级业务部门的沟通和全程掌控;地名科长负责与成员单位的业务沟通。同时还建立了联络员制度,成员单位都要指定一名联络员,负责与普查办沟通、交流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沟通机制的建立确保了成员单位及参普人员的思想同向、工作同步,形成了全市普查“一盘棋”的良好氛围。三是采取“分级把关”方式,确保普查登记信息准确无误。采取分级审核的机制,先由乡镇领导审核签字,再由普查办同志初审,最后报专家组复审,通过复审的信息汇总并录入数据库,确保了普查信息的质量。为了准确地将地名普查条目反映到工作图上,采取“一名一表一点”的标注形式,通过与专业测绘人员的密切合作,按预期提前完成了11大类、65个子类信息3000余条、表格3万余张、工作底图400余张的录入和标注,并做到了所有标注点位准确、图表一致、不重不漏。四是乡镇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按照“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的工作思路,明确了20多个职能部门和21个乡镇各自的职责分工,将信息采集分解到多部门完成,采取自下而上、条块为主、条块配合、逐级审核上报的方法进行。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乡镇之间实现了有效的对接、步调一致,形成了工作合力。确保了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顺利完成。

在考察学习期间,巴林右旗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办公室工作人员对凌源市完成第二次地名普查原始资料进行查阅拍照、拷贝,从而为以后的普查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向导。

通过本次考察学习,考察组的每一个人都受益匪浅,在以后的地名普查工作中将会借鉴凌源市先进经验,确保赤峰市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能够圆满完成。

 

 

内蒙古首例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晨报融媒记者 王晓玲   本报Nmgcb.Com.Cn
内蒙古公布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情况
       晨报融媒记者 温晔峰   本报Nmgc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