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聊聊你的故事吧】“有政府做后盾,生活才真正得到了保障!”
“猎民”一个富有传奇和浪漫色彩的词。
下了公路后,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雪地颠簸,中途又换了一次越野车,我们终于在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苏木吉登嘎查见到了额尔敦宝力格——一位前“猎民”。
听说我们是因为他的“猎民”身份而来,宝力格很高兴。
讲起曾经打猎的故事他滔滔不绝。“那时候骑上马,扛上枪,别提多威风了。夏天打鹿茸,冬天打狍子,冬天在雪地里刨个坑就是宿营地”。
猎民的生活有风光,但更多的是危险与辛苦。“每次一出去就是半个多月,回来修整一两天就又得走。”“不走不行么?”“那怎么行,每次打猎换的钱也就够支撑半个月,不走下半个月吃什么?”。还有一次,宝力格本以为已经把一头一人高的棕熊打死了,想靠近缴获猎物时,没想到尚有余力的棕熊突然给了他一巴掌。从此,他的鼻子上便永远留下了一个“U”型的疤痕。“像那么大的熊,一巴掌打折一棵树都很轻松。要是当时被打到脑袋,恐怕就过不上现在这么好的日子了”。
1997年,自治区开始禁猎,并进行生态移民。放下猎枪的宝力格,开始了新的牧民生活,再也不用东奔西走了。
“现在我养了60头牛、20匹马,有1100多亩草场,一年收入个10来万没问题。”孩子在旗里上学,妻子陪读,宝力格一个人的收入便可以支起整个家。
2014年,宝力格买了人生中的第一辆越野车,生活也越来越现代化了。“出门有汽车,打草用机器,冬营盘也有了太阳能发电,和住在嘎查里没什么区别。”
今年,吉登嘎查里又有了水泥路、超市、卫生所、文化活动室,宝力格家也有了医疗保险。“现在比以前好多了,想买个东西、看个病什么的在嘎查里就能办完了。”
据伊敏苏木长杜呼木吉乐介绍,以前这个嘎查里182人都是猎民,有枪的17个。现在已经都转型为牧民了,而且生活条件都和宝力格家差不多。今年,呼伦贝尔遭遇大旱,伊敏苏木每户牧民最高还可以领到3000元饲草补助。
“以前打猎真的是靠天吃饭,现在有了社会保险、补贴和惠民政策,有政府做后盾,生活才真正得到了保障。”虽然饲草补助对于正在步入小康的宝力格已经不算什么,但是有了政府提供的各种保障,宝力格的心里更有底气了。
生活富裕了,但宝力格总感觉少点什么。“现在打猎的苦日子过去了,但狩猎文化不能也让它成为过去。”下一步他还打算和苏木商量商量,建个狩猎文化博物馆,搞些狍子等特色养殖,把猎人们的故事讲下去,把狩猎文化传承下去。
记者点评: 近年来,我区加大对各领域民生投入,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与优惠政策,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曾经祖祖辈辈以狩猎为生的“三少”民族,放下猎枪,过上了现代化的新生活。不单单是宝力格,不单单是猎民,在各项帮扶政策的支持下,我区各族人民生活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张兆成 李玉琢 肖振英 郭力 见习记者 帅政)
[责任编辑 李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