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内蒙古敖包:3747座有了身份证
1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对外宣布,历时一年多,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敖包文化专项普查调研工作。此次普查涉及全区12个盟市62个旗县区,共收集到3747座敖包的有效信息,标志着内蒙古草原上的敖包数量首次有了较为明确的统计数据。此次调研,着眼于了解掌握内蒙古敖包文化的历史概况和当代走向,建立相应的敖包文化档案库,为敖包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研发、开发提供翔实的资料依据。
敖包寻踪
那一刻,倚在敖包的脚下,王其格和巴图已经累得没有一丝力气。两个50多岁的学者就地躺下,望着不远处7座石质的敖包。王其格拿出一瓶酒,洒在敖包的周围,祭祀这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古老敖包。
当日,冒着小雨,王其格和巴图徒步走了3个多小时,才到达当日的目的地,就是这座如今已是鲜有人至的古老敖包。
这是一处位于 鄂尔多斯 市伊金霍洛旗苏布尔嘎道镇刀劳岱山的清代会盟敖包,是一个7座的敖包。清朝建立后,政府在此建起了这座会盟敖包,每3年祭祀一次。到了祭祀的时候,原伊克昭盟七旗官员、箭丁都要前来参加祭祀活动,清政府也会派代表前来。敖包祭祀,其实也是一次会盟议事、传达中央政府旨意、检验地方军事实力和群众娱乐的综合性活动。
在敖包祭祀仪式结束后,会有摔跤、赛马、射箭等竞技比赛,另外还有操练箭丁、砍杀稻草人等特殊仪式,场面十分壮观。清朝末年,随着国力衰弱,会盟敖包祭祀逐渐停止。其后,只有当地几户群众祭祀这座曾经辉煌显赫的敖包。而如今,因为地势偏远,除了当地人,很少有人知道这座敖包的位置和历史。
2014年8月,王其格作为敖包文化专项普查鄂尔多斯课题组负责人,带领工作组,赴伊金霍洛旗考察调研当地的敖包文化。这座会盟敖包是实地考察中较为偏远的一处。工作组整整耗时一天,才完成了这座敖包的信息采集。
鄂尔多斯市是内蒙古敖包存量最多的盟市。历史上,鄂尔多斯市曾经有2000多座敖包。由于行政区划的改变等原因,此次调查课题组收集到了1000多座现存敖包的数据,占全区调查总量的1/3。
首次摸底
敖包是内蒙古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内蒙古对敖包祭祀文化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是对全区现存敖包和敖包祭祀情况的全面摸底,这还是首次。
2014年8月,10个课题组出发,赴全区12个盟市开展调查。根据各盟市现存敖包数量的差异,呼和浩特市、 包头 市和乌海市3个地方敖包数量较少,派出一个课题组。其余9个盟市各派出一个课题组。
此次普查调研的内容包括历史上的敖包及敖包祭祀;敖包文化的当代走向和恢复祭祀的典型敖包;历史上和当代具有较大影响的著名敖包等内容。在实际普查调研过程中,各课题组以旗县行政区划为一个指定普查点,与当地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和民俗学者、文化工作者联合成立若干小组,采取召开座谈会、咨询会及个别走访、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搜集文字图片资料等形式,对普查点各旗县的敖包文化进行系统的普查调研、了解敖包文化概况,并把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信息分类、汇总,分成历史上的敖包、现有典型敖包、著名敖包3个类别逐一进行登记、编写。
此次普查中,各课题组先后对62个旗县区的不同类型、不同民族的敖包文化进行普查调研,共收集到3747座敖包的相关信息,实地拍摄和采集到有关敖包祭祀、敖包文化的图片近2000张、相关文字资料5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