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尔金山下的英雄们
奔赴火场,他们义无反顾!
冲进火海,他舍弃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美丽辽阔的巴尔虎草原将铭记一个英雄的名字;古老神奇的克鲁伦河将传唱一曲英雄群体的赞歌。
2015年4月17日下午,来自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的数百名干部职工和闻讯自发赶来的各界群众,为他们心中的扑火英雄白海峰送行。
英雄的骨灰撒入奔流不息的克鲁伦河,河水呜咽,带着不舍,载着英魂,百转千回流向茫茫草原……
一定要把大火拦截在山那边
在新巴尔虎右旗的东北部,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犹如从烟波浩淼的呼伦湖起飞的天鹅,展翅翱翔在呼伦贝尔草原的西端。这个地方就是被誉为新右旗“东大门”的敖尔金牧场,因境内有敖尔金山(汉意为“盘羊峰”)而得名。传说,当年成吉思汗就是在美丽圣洁的“盘羊峰”下,迎娶了弘吉剌部的美女孛儿帖。
当地人习惯把敖尔金山叫“渔家沟”或“475”山,白海峰工作的新右旗工业园区就坐落在这里。由于地形条件险峻,工业园区周边一直以来都是园区管委会的重点防火控制区。
4月16日中午,园区食堂厨师张清江正准备招呼大家到食堂吃饭,话音未落,就看到白海峰接听一个电话后喊了一声:“着火了,快点走!”说罢,他抓起衣服,第一个冲出门去,几名职工尾随其后急匆匆离开了园区。
这个季节正是火灾高发期,出现火情是常有的事儿。
“我把午饭刚刚做好,他们没顾上吃就走了,中间隔了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就传回来信儿说,海峰出事了,人没了……”事情虽然过去20多天,张清江还是不能相信海峰已经走了。
当时是位于敖尔金牧场西北的满洲里机场方向发现了火情,由于风力太大,火势向牧场方向迅速蔓延。留守工业园区的职工在管委会副主任于占民的带领下,迅速组成扑火队投入战斗。他们很清楚,决不能让大火冲过“475”山口,因为越过山口就是园区的敖尔金牧场,当下正是接羔保育期,40多万亩草场一旦被烧光,就意味着牧民一年的收入将泡汤,必须保住牧民的草场!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这里距离满洲里很近,往北5公里处就是一个大型木材加工基地……
在S203公路,他们设下第一道防线,侧面迎击火头。可是,风势太大,不到10分钟大火便窜过公路,转眼间又冲过了新区。扑火队赶忙乘车往前面追赶。
大风肆虐,瞬间风力达到9级,火舌四处乱窜,浓烟滚滚,热浪灼人,高达两米的火势如饿狼般啸叫着猛扑过来。这样难以控制的火情他们还是第一次遇到。白海峰背着最大的那个灭火器冲在最前面,与疯狂的火魔展开殊死搏斗。突然,大风转向卷了回来,经过扑打快要熄灭的火苗顿时又变成一条火龙,包围了白海峰他们所在的山口,白海峰和他的几个同事顷刻间消失在浓烟滚滚的火海中。
几分钟后,当赶来的同事冲进火场时,看到4名瘫倒在地的扑火队员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其中的呼伦告诉朝克图,白海峰还在里面。朝克图立刻冲进浓烟中,他模糊地看到,先他一步的德力格尔正在对白海峰做着急救,而白海峰似已没有了生命气息,倒在地上的他仍然保持着灭火的姿势,手上还紧紧攥着已经烧焦的灭火器背带……
白海峰走了,给熟悉他的人们留下无尽的思念。追悼会上,大家默念着白海峰的名字,追思着他为草原、为牧民做下的一桩桩一件件好事,安慰着他远道而来的亲人和悲痛欲绝的妻子。牧民们也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他们要送好兄弟最后一程。
在家属的主张下,英雄的骨灰撒入了他深爱的母亲河——克鲁伦河之中,融入了他为之奉献青春直至生命的呼伦贝尔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