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汉见证:红山文化命名60周年系列活动完美收官
巍巍红山群峰,阅尽上古人类生命的沧桑。
汤汤老哈河水,诉说史前社会文明的辉煌。
“中国”之源,寻寻觅觅,飘飘渺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纷繁复杂,云遮雾罩。红山文化,中国东北地区最著名的一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缘何揭开中华文明起源的神秘面纱?
1954年,红山文化命名,考古专家开启了在中国东北方向上的寻根问祖之旅。缘何60年后,连续一个甲子的叩问,才从遥遥的时空深处,断断续续传来历史的回音?
中华史前文化,多元并存,群星璀璨。敖汉古文化,追溯万年,序列齐整。缘何红山文化位置凸显,吸引众多国内外顶级专家学者的目光?
红山,因色而名;赤峰,因山而城;红山文化,因赤峰红山后遗址而得名。纪念红山文化命名60周年学术座谈会,缘何选址在异地的敖汉旗召开?
公元2014岁尾,一次高端智慧的碰撞,答案水落石出。
经典回放:背景深远
2014年12月27日至28日,由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敖汉史前考古基地、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敖汉旗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纪念红山文化命名60周年座谈会在敖汉旗隆重召开。来自北京、辽宁、安徽、浙江、内蒙古等地研究红山文化的主流团队及与红山文化研究密切相关的权威专家、学者百余人集聚一堂,对红山文化进行学术性回顾总结、研讨交流。
会议举办了“五千年文明见证——敖汉红山文化专题展”,与会专家学者参观了敖汉红山文化专题展和敖汉博物馆。会议期间,敖汉旗委、旗政府授予徐光冀、马丁•琼斯等10位海内外专家“敖汉史前考古突出贡献奖”。会议还评选出“红山文化十大精品文物”,敖汉旗兴隆沟陶质人像、草帽山石质人像榜上有名。新华社等媒体在第一时间迅速发布了消息。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对这一盛事进行了全程录像。
敖汉旗素有绿色敖汉、金色敖汉、人文敖汉之说。境内有近1万年至3000年的的小河西、兴隆洼、赵宝沟、红山等7种史前考古学文化,以敖汉地名命名的史前文化就有4种。旗博物馆馆藏文物6000多件,在全国县级博物馆中位居第一。敖汉旗是学术界公认的全国文物大旗,2014年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先进旗。境内分布各个时期不可移动文物4000余处,数量占全区近六分之一,占全市近二分之一,居全国县级之首。发现并申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处,其中,兴隆洼、兴隆沟、赵宝沟、大甸子、城子山、草帽山、武安州、降圣州、燕长城9处遗址为国保单位。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遗址被学术界誉为“华夏第一村”。兴隆沟遗址发掘出土的碳化粟黍颗粒标本,比欧洲早了2700年,证明了敖汉旗是世界农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敖汉旱作农业系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兴隆洼遗址发掘的140多座排列整齐的房址,呈现出中国最早的城市规划雏形,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出土了目前中国最早的玉玦、最早的蚌裙服饰、最早的乐器——骨笛,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牙医技术和玉器线切割加工技术。赵宝沟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尊,被誉为“中华第一艺术神器”,尊上的猪龙、飞鹿、神鸟三灵物组合纹饰,是迄今为止最早的透视画和“龙凤”图腾,有“中国画坛之祖”的美誉。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城子山遗址规模宏大,被考古界誉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祭祀中心”。这些史前文明元素和符号所展示的文化信息,证明了敖汉旗是中华文明起源地之一。
敖汉旗境内红山文化时期的遗址分布密集,见证了红山文化孕育、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全过程。全旗现已发现红山文化遗址530余处,多位于临河的台地、坡岗或山坡上,并以河流为纽带,成群分布,少则三五处,多则十几处,显示出多层的社会结构。敖汉旗发掘的地点有三道湾子、四棱山、草帽山、西台和兴隆沟第二地点。另红山文化晚期大型祭祀遗址和墓葬中完备的用玉制度,标志着红山人此时已走进古国文明阶段。在敖汉旗北部份子地发现的一处大型红山文化聚落,面积长达8华里,是红山文化的都、邑。2001年清理的四家子镇草帽山红山文化祭祀遗址,出土了中国第一件红山文化石雕神像,被学术界誉为是“史前艺术宝库的珍品”。敖汉旗博物馆收藏的一批红山文化玉器,均可证明敖汉旗是红山文化的核心区域。
敖汉史前文化绵绵万年不息,而红山文化则是其中重要一环。众多红山文化遗存似乎向今人昭示,辽宁牛河梁是红山文化时期社会上层统治者的天堂花园,而敖汉旗则是他们生活家园;赤峰是红山文化的发源地,而敖汉旗则是红山文化的核心区,对红山文化申遗不可或缺。
鉴于敖汉旗在中国考古界的特殊位置和学术界公认的影响,纪念红山文化命名60周年座谈会选址敖汉成为必然。
酝酿这次会议,早在2014年9月敖汉召开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国际会议后,旗委决策层就与社科院共商如何打造敖汉的红山文化品牌,详尽分析敖汉召开此会的利好因素与重大意义。敖汉的红山文化已然站在了国家的顶级层面,打造这个品牌符合“一路一带”国家大战略,符合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自治区巡视组也曾就敖汉文化旅游大旗的发展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打好文化牌也是敖汉旗委、政府全年工作的重要组成、重要决策,敖汉旗应当具备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化自觉与责任担当。由此达成共识并确立了座谈会主要议题:归纳和总结红山文化系列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历程;回顾尹达、苏秉琦先生等前辈学者对红山文化研究的重要贡献;探索红山文化的内涵、特征及与相关考古学文化间的传承与交流关系,确立红山文化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介绍、宣传和展示进入21世纪以来红山文化考古研究新进展、新成果、新思路、新方法;提出和展望今后红山文化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课题与发展方向;聚焦敖汉旗红山文化考古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公共考古价值,集中展示和宣传敖汉旗红山文化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借助高端学术会议,进一步宣传和展示中国北方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并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敖汉旗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精彩展览:穿越时空
红山文化,因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其分布范围东至医巫闾山、西达桑干河、南抵牛河梁、北越西拉木伦流域的约2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区域,在西拉木伦河、老哈河、牤牛河、大小凌河分布最为密集,其年代为距今6700——5000年。文物普查发现,全国近千处红山文化遗址,赤峰地区拥有720处,而敖汉境内多达530处,超过全国已发现红山文化遗址数量的50%以上。敖汉旗博物馆馆藏红山文化时期文物数百件,敖汉旗举办专题展览条件完全具备。
敖汉旗博物馆三楼,最新布置的“五千年文明见证——红山文化专题展”展厅,装饰古朴典雅。背景大标题“五千年以前的文明——探秘遥远的红山古国”赫然醒目,红山文化重要遗址分布浮雕展示图直观地显示出全国红山文化的遗址分布、已经发掘的遗址分布和敖汉境内密集的遗址分布。
700余平方米的展厅内共展出文物125件(套),其中有国家一级文物30余件(套)。展陈文字采用最前端的学术资料,并利用多媒体、文物沙盘、影像资料等先进的展示手段,再现中华五千年璀璨的文明。
展厅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的前言开宗明义:敖汉旗是红山文化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见证了红山文化孕育、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全过程。这个过程继承了本地区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的传统,同时受到来自东北平原诸多史前文化、中原地区仰韶文化及江淮地区凌家滩文化的影响,文化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距今5500——5000年的红山文化晚期,人口增多,生产力水平提高,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手工业生产日趋专业化,等级化社会出现,宗教祭祀系统发达,礼仪制度复杂化,出现了超大规模的祭祀中心和埋葬中心。红山文化晚期已经进入初级文明社会,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见证。
红山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历程,专家们总结为八个阶段,通过8块展板来体现。第一阶段,从1908年日本学者鸟居龙藏英金河畔调查采集标本,到1930年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来赤峰田野考古;第二阶段,从1935年日本东亚考古学会滨田耕作红山后遗址发掘并形成《赤峰红山后》,到1949年以前学界对红山文化重要性达成的共识;第三阶段,从1954年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尹达首次提出“红山文化”命名,到1956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师生赴红山后的试掘;第四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对赤峰蜘蛛山和西水泉、敖汉旗四棱山和三道湾、翁牛特旗三星塔拉、阜新胡头沟等遗址的主动性发掘;第五阶段,20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末,辽宁东山嘴和牛河梁、敖汉西台遗址的发现和发掘,红山文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提出探索辽西古文化古城古国的重大课题,红山文化成为研究西辽河上游地区文明化进程及中国文明起源特征的核心内容之一;第六阶段,20世纪九十年代,建立了西辽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年代序列和谱系关系;第七阶段,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敖汉兴隆沟遗址第二地点的发掘,揭示出一处环壕聚落,填补了红山文化晚期居址研究资料的空白;第八阶段,2011年至今,《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出版,成为红山文化研究史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在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三)红山文化聚落形态考古调查中,敖汉兴隆沟遗址第二地点出土了红山文化晚期整身陶人,被誉为“中华祖神”。
第二单元,分别以红山陶艺、红山石韵、红山玉魂、红山硕果为题,运用图文、实物、照片等综合手段,恣意展示红山文化的陶器、石器、玉器和红山文化研究的累累硕果。敖汉境内密集的红山遗址、规模宏大的聚落、形制规整的城址、祭祀天地的祭坛、积石起冢的葬俗、美轮美奂的彩陶、各具形态的玉龙、种类繁多的石器、洋洋洒洒的论著……所有的这一切都在证明,5000年前的敖汉,已经是红山文化的枢纽和政治经济中心,正沐浴在成熟的文明社会之中,成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诞生地之一!
第三单元,是最引人注目的中华祖神展。风卷的白云天与苍凉的岱王山共同合成一个令人无限遐思的背景,镇展之宝中华祖神盘坐在地,历经千年嬗变,呼唤着他曾拥有过的一个久远王国。
精品文物:新鲜出炉
红山文化十大精品文物评选,万众瞩目。
来自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的30多名专家,从百余件具有代表性的红山文化珍贵文物中精挑细选。
28日早评选揭晓,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代表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郑重公布了红山文化十大精品文物。依次为:敖汉旗兴隆沟遗址出土的陶塑人像“中华祖神”、辽宁牛河梁女神庙出土的女神像、翁牛特旗三星塔拉出土的C形碧玉龙、辽宁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人、敖汉草帽山遗址出土的石质人像,以及辽宁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凤、玉龙、龙凤佩、勾云形佩和彩陶罍。
辽宁省文化厅原副厅长、研究员郭大顺,对十大精美文物逐一进行点评介绍,他说,这10件精品文物,充分展现了红山文化命名60年来的考古、研究重大成果,通过公益性评选活动,让人们更多、更深入地了解红山文化。
排名第五的石质人像,出土于敖汉旗四家子镇草帽山。草帽山是一处坛、冢合一的红山文化祭祀遗址,内方外圆,层层叠起,是我国最早的金字塔式建筑。遗址出土的红色凝灰岩雕凿而成的正冠神像,距今5500年,是中国史前唯一正冠石雕神像,被学术界誉为史前艺术宝库之珍品。
敖汉陶人,不负众望,排名第一。这尊红山文化时期的整身陶人,出土于敖汉旗兴隆沟遗址第二地点,距今5300年,是目前中国唯一发现的一尊整身、盘坐、戴冠、最具写实形态的红山文化陶塑人像,其身份是红山文化时期的巫者或王者,被学术界誉为“中华祖神”。陶人的出土牵动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它证明了敖汉旗是红山文化时期社会上层统治者居住的核心区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课题组认为:这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十年来最重要的考古成果,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十年来的收官之作。红山文化研究泰斗郭大顺先生说:“这是中国考古界等了五十年得来的结果。
十大精品文物,折射出红山文化命名60年以来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代表了红山文化在中国五千年文明进程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专家论断:红山文化之前,敖汉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两个重要阶段,而作为兴隆洼文化直接源头的小河西文化,为兴隆洼文化的兴起奠定了重要基础;红山文化之后,以小河沿文化为代表,本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经历了重要的转型期,为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崛起铺平了道路。从聚落形态、埋葬习俗、原始宗教信仰、手工业分化及技术水平、文化交流等诸多特征看,距今约5500——5000年的红山文化晚期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线,与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富河文化、赵宝沟文化相比,西辽河流域史前社会发生了明显的质变,率先进入初级文明社会,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精英人物:星光闪烁
敖汉旗作为全国知名的文物大旗,被我国考古学界泰斗苏秉琦先生称为“文明太阳升起的地方”。所有来之不易的考古成就,无不凝结着国内外几代考古人的心血、汗水和智慧。尤其是一大批老一辈考古工作者不计名利、不辞劳苦、扎根敖汉、忘我工作,把半生经历都奉献给了敖汉。为感谢这些区内外专家、学者对敖汉考古工作所做贡献,进一步推动敖汉史前考古发掘、研究、宣传,也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树立榜样,敖汉旗委、旗政府决定,授予徐光冀等10位国内外专家“敖汉史前考古突出贡献奖”,并予以奖励。
让我们记住这十位代表性人物及其对敖汉史前考古工作的贡献。
徐光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长、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参加大甸子遗址发掘,《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与墓地发掘报告》核心撰稿人,对敖汉史前考古做出重要贡献。
王薇,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2001——2003兴隆沟遗址发掘中日合作研究”中方负责人,扩大了敖汉史前考古的国际影响力。他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主帅,促成了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敖汉史前考古研究基地的建设,为敖汉史前考古做出了突出贡献。
刘晋祥,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主持发掘赵宝沟遗址,主编《敖汉赵宝沟——新石器时代聚落》,提出赵宝沟文化的命名。
郭大顺,辽宁省文化厅原副厅长、研究员,参加大甸子遗址发掘,《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与墓地发掘报告》核心撰稿人,亲临现场指导敖汉草帽山红山文化积石冢的发掘。
塔拉,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副局长、内蒙古博物院院长、研究员,主持发掘草帽山遗址,对敖汉考古研究与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国祥,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敖汉史前考古研究基地主任、研究员,长期在敖汉开展史前田野考古工作,参加兴隆洼遗址的发掘、城子山遗址的调查,主持兴隆沟遗址的发掘,为敖汉考古研究、考古知识宣传普及、敖汉旗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赵志军,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主任、研究员,在兴隆沟遗址发掘期间开展浮选工作,获取了经过人工栽培的碳化的粟黍籽粒,对敖汉旱作农业研究以及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朱延平,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参加大甸子、赵宝沟、兴隆洼遗址的发掘,一直从事此方面的科学研究。
邓聪,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致力于兴隆洼玉器研究,合作出版了《玉器起源探索》,为确立敖汉旗作为玉器起源地做出了重大贡献。
马丁•琼斯,英国剑桥大学科技考古学讲席教授,致力于小米起源的研究,多次赴敖汉实地考察,组织策划在敖汉旗召开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国际会议,为确立敖汉作为世界小米的起源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年愈八十高龄的徐光冀老先生代表受奖专家激动地说,敖汉旗委、政府的授奖行为,不是奖励我一个人或我们几个人,而是对我们所有考古工作者的鼓励,对考古工作的推重和激励。我们将联合更多的国内外考古界人士,为敖汉旗的考古工作献计出力,让敖汉旗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
精要论述:硕果累累
总结和回顾,孕育着一个新的发动。
座谈会上,有关领导和与会专家的精彩发言不时赢得热烈掌声。红山文化研究已经拓展到科技考古、农业考古、历史学研究、人类学研究等多个领域。
王巍指出,纪念红山文化命名60周年座谈会在敖汉旗召开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敖汉旗境内发现红山文化聚落遗址的规模,说明敖汉旗处在中原文明和东北亚文明最重要的交汇点上,通过现有的考古发现,赤峰是红山文化的发源地,敖汉旗则是红山文化的核心区域。
徐光冀建议,对红山文化祭祀遗址及遗址群要做进一步调查发掘。
郭大顺强调了南北文化接触问题的重要性,提出红山文化坛庙冢、玉龙凤研究的重要意义,祭祀建筑的规范化和观念信仰的制度化对文明起源的重要意义,认识深度决定工作力度,学习敖汉建立在科研基础上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朝洪指出,本次会议在敖汉召开非常适宜,对重建中国古史有重要意义,红山文化研究涉及到的发掘、调查、环境、农牧业、动物、聚落、石器、陶器、玉器等等成绩卓著,建议加强对红山文化分期特别是早期的时间、面貌研究,同时,红山文化透闪石玉矿的发现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点。
塔拉强调,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申遗预备名单中,辽宁牛河梁遗址和内蒙红山后遗址、魏家窝铺遗址以“红山文化遗址”打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但是,有关红山文化的渊流、内涵、社会状况等诸多问题还有待做进一步研究。敖汉旗出土的兴隆沟红山陶人为红山文化申遗提供了有效实证。
社科院考古所信息资料中心主任、研究员朱乃诚指出,不能回避对红山文明的认识,红山文明拥有等级化社会的诸多明显特征,它的文明模式的确立对于从小区域的文明到大一统的中华文明起源探索具有重大意义。
刘国祥认为,敖汉旗委、政府具有文化前沿意识,在史前文化的深入研究、推动当地文化产业发展,是对考古工作重视的一种回馈;红山文化命名60年的发展历程,是一个艰辛的探索过程,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次会议将要确定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要揭示红山文化的模式和特征,告诉人们5000年文明的中国是怎样的一个状态。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书记、副所长李新全认为,这次会议群贤毕至、少长咸宜,他向与会人员通报了辽宁省最新的一些考古信息。
研究凌家滩文化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敬国指出,红山文化与凌家滩文化相距1000多公里,之间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存在共同的思想与交流,中国在5000年前就有远距离的文化大交流、大碰撞。
研究良渚文化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明达认为,农业革命带来了文明的起源,玉代表了人与人的区别,是文明起源的重大标志,要提高红山文化在文明起源上的国际话语权。
中国文物报总编辑曹兵武认为,红山文化是东北亚地方性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中华文明建构的一个重要参与方。敖汉旗举办的系列活动,表明相对封闭的考古学术活动越来越受到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要重新面对中国传统的文艺复兴。
赵志军指出,要加强西辽河流域旱作农业起源与发展的研究,敖汉境内小河西、赵宝沟、小河沿文化的旱作研究有待于突破。他认为,植物考古研究证明,红山时期是采集、狩猎与农耕并重的阶段,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的旱作农业到达顶峰,下一步还需要进行细致量化的分析,给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清晰的脉络。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研究员李延祥表示,要从金属、非金属材料研究入手,为红山文化研究提供材料学支撑。
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王仁湘研究员认为,红山文化的研究成果是几代考古人坚守的结果,对中原史前考古有重要的启示和修正意义。
辽宁师大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院长、教授田广林认为,“五千年文明见证”主题词的设计用意深远,红山文化的命名与研究对重建中国上古历史、探索5000年中国式发展道路意义重大,红山文化研究突破了传统模式,在中国“礼”文化研究上最具特色。
朱延平认为,敖汉境内牤牛河上游的考古一直有不俗的表现,是一个堪与红山、牛河梁遗存内涵丰富并驾齐驱的代表性的文化区,应当给予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追溯。
赤峰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教授于建设,从人神互动、生死无界的古人思维方式研究出发,生动形象地对玉以通神、以玉视物以及彩陶纹饰符号所隐藏的文化信息等等给予了独特的解读。
新华社高级记者汪永基认为,红山文化应当是从多元的采集、渔猎、游牧向农业文化的过渡,神权向王权的过渡,应当进一步加强对敖汉城子山、大甸子、草帽山遗址的研究,坚持关注红山文化的意义将会逐渐凸显出来。
朝阳市文化局原局长孟兆凯为基层文物工作者疾呼呐喊,建议红山文化区域应整合资源,成立一个区域协作组织,共同研究、发掘、保护、利用好红山文化。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研究员张雪莲分析,可以根据文物标本样品数量、种类,更加精确测定考古学文化序列的年代标尺,可以对人和动物骨骼进行氮15测定,通过对古人类食物状况的分析,可以为红山文化的社会复杂化提供重要参考。
社科院考古所副研究馆员王苹表示,从美术工艺、服饰的角度研究古代社会,会有许多新的重要发现,建议诸如打造中华祖神的衍生物品等。
研究良渚文化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方向明认为,在考古界,距离从来都不是问题,并重点解读南北之间的学术交流问题,提出了红山玉文化的形成、影响、传播与发展课题。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来柱提出,红山文化积石冢在努鲁儿虎山脉、大凌河、老哈河流域普遍存在,过去对其数量、形制、葬制以及反映的意识形态估计不足。
北京玉学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于明,专题从各地和田玉的角度论证,透闪石是贯穿中国玉文化一脉相承的基石。
朝阳牛河梁遗址博物馆馆长王轩龙表示,要加强考古的科研队伍建设。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洪殿旭,简要阐述了红山文化玉器鉴赏的重要意义。
敖汉本土考古专家田彦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文明的形成需三大要件,文字、城市和冶炼作坊,敖汉旗均有相关的证明。关于文明起源的大讨论由西台遗址的发掘而尘埃落定,其双重环壕的形制、青铜铸造范的出土、草帽山遗址的“米”字纹饰陶片的发现等,都不可小觑。 与会其他专家学者围绕着红山文化发展历程回顾,红山文化与气候、环境、地理方面的适应性研究,红山文化玉器研究,红山文化申遗,考古与文化产业结合思考,媒体在红山文化研究中的作用,红山文化研究得与失等方面进行了发言和交流。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此次研讨会的召开进一步深化了红山文化研究、扩大了红山文化影响,对于深入研究红山文化在中国文明起源中的地位及作用等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在敖汉旗的科考研究,全面发挥敖汉旗在红山文化研究中的作用,把敖汉的红山文化故事讲得更加诱人、生动、清晰、完整。
精心谋划:愿景辉煌
回首,是为了更好地定位前瞻。
近年来,敖汉旗文化产业的发展异军突起,文化软实力越发富有弹性,成立了全旗文化工作领导组织,制定了发展总体规划。2014年,全旗文化旅游产业开工项目13项,完成投资7.55亿元,居全市第一。《敖汉问祖》、《中国名牌•美丽敖汉》等与国家级媒体合作反映敖汉旗厚重历史文化的一批专题片、纪录片、专刊相继播发,成立敖汉史前考古研究基地,史前农业考古与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座谈会等大型学术会议、学术论坛相继举办,草原地区玉器加工制作中心、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中国绿色有机杂粮生产基地的打造初具形态。 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挖掘敖汉史前文化资源,实施文化强旗发展战略,打造文化品牌,壮大文化产业,这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敖汉史前文化研究、保护与发展的新思路。
2015年,敖汉旗将依托“红山文化”等史前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史前文化的研究保护与产业规划,积极筹建红山文化博物院,建设中华史前文明传承保护发展示范区,把兴隆洼、兴隆沟建设成世界考古公园。
进一步加强史前文化与各产业的融合发展。依托内蒙古史前文化博物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产业展览馆等平台,培育精品史前文化产业集群,全力打造集艺术品收藏、交流、展示、拍卖、鉴赏、购销、流通为一体的古玩交流区域中心。以敖汉旗温泉文化旅游度假区、青泉谷景区等为载体,融入娱乐、文化、商业等多种资源和要素,全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的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以新发现玉料矿藏为契机,力争将敖汉旗打造成草原地区玉石文化中心,规划敖汉旗玉石文化产业园区。以南部丘陵山区发展优质谷子,北部浅山沙壤土质区发展荞麦为重点,依托金沟农业、远古农业等大型杂粮加工企业,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等有效形式,着力打造全国绿色优质有机杂粮生产基地。
进一步加强史前文化的宣传推介与知识普及。组织赴韩国举办敖汉史前文物展,扩大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提升敖汉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创作一批敖汉史前文化文学艺术精品,举办多种形式的史前文化集中展览。
进一步加大史前文化的投入与人才保障力度。今后每年旗财政将安排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强化敖汉史前文化研究专业机构及人员力量,建立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文化专业人才队伍。与旗外各级文化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共分,走出一条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互补双赢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我们将以何种姿态善待祖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并一辈一辈地传承下去?红山文化命名60周年系列活动已经完美收官,2015,新的起点,让我们抖擞精神,重新出发!(通讯员梁国强)
[责任编辑 魏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