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鲁古雅:大山深处养鹿人
拔掉鹿蹄上扎的刺。
与鹿为伴。
鹿铃声传遍山谷。
刚出生的小鹿。
清点鹿群。
给产后的母鹿喂食。
从小就生活在山林中的达瓦和郭芳对驯鹿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
驯鹿归来。
学习手机摄影。
敖鲁古雅猎民村。
我们老两口身体还挺好,只要活着,就会一直在山林里把鹿养下去,直到养不动了为止!
5月的根河市,冰雪消融,乍暖还寒。敖鲁古雅乡的猎民点充满生机。生长在这片山林的驯鹿进入了产仔期,每天都有新的生命诞生。
在距根河市区100公里的达瓦猎民点,53岁的达瓦和48岁的妻子郭芳这些天忙得不亦乐乎。他们家100多头鹿已经产下了20多头小鹿,到月末,还将有20头小鹿降生,这是夫妻俩最高兴的事儿。
达瓦和郭芳是鄂温克族猎民,从小生活在山林里。他们一直与驯鹿为伴,对驯鹿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2003年8月,政府对敖鲁古雅猎民实施生态移民,世代生活在山林中的鄂温克族猎民都搬进了北欧风格的二层楼房,驯鹿也有了专用的鹿舍。但驯鹿离不开山林。达瓦夫妻俩放弃了舒适的生活环境,重返山林,建起了猎民放牧点。
“现在猎民点条件很好,政府补贴购买的拖拉机、活动板房和太阳能设备,电视、冰箱一应俱全。卖鹿产品一年收入10多万元,儿子和女儿都在城里有工作,我很满足。”不善言谈的郭芳是持家好手。
说话间,达瓦突然停了下来,然后兴奋地说:“我的鹿回来了!”随着清脆的鹿铃声由远及近,果然,一群顶着长短不一的鹿角的驯鹿跑下山来。
驯鹿属于半野生动物,平时会自己跑进山里觅食,每隔几天再回到猎民点。见到回来的鹿群,达瓦和郭芳放下手里的活计,抓把豆饼走了过去。夫妻俩能清楚地分辨出每头鹿,喂喂这个,摸摸那个,像看到久未归家的孩子一样。达瓦发现有头鹿走路异样,牵过来一看,原来是脚上扎了刺,郭芳赶紧给它拔掉。小鹿找不着妈妈,郭芳把母鹿找来,像训孩子一样训斥母鹿。夫妻俩和鹿的交流就像和人聊天,鹿似乎也能明白他们说的每一句话。
驯鹿吃饱喝足之后,甩着脖子上的鹿铃又走进山林深处,夫妻俩目送着鹿群远去。牧点恢复了宁静。忙活了半天的达瓦和郭芳坐了下来,吸了几下自产的口烟。“我们老两口身体还挺好,只要活着,就会一直在山林里把鹿养下去,直到养不动了为止!”达瓦说。
在我国,驯鹿仅存于大兴安岭北部林区。根河市敖鲁古雅乡鄂温克族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目前有驯鹿1200余头。敖鲁古雅乡乡长张万军介绍,母鹿妊娠期为225至240天,每年4至5月份为产仔期。今年,敖鲁古雅乡预计产仔鹿200多头。
近几年,敖鲁古雅乡驯鹿种群逐渐扩大。像达瓦、郭芳一样的猎民点在敖鲁古雅乡还有14个。敖鲁古雅鄂温克人为驯鹿坚守山林,延续、传承着中国唯一“使鹿部落”的血脉。(记者 李新军 李玉琢 实习生 王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