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财经大学组织教师观摩土左旗“十个全覆盖”工程
在土左旗台阁牧镇牛牛营村,一进入村庄,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秋意浓浓的街心公园、崭新的村级活动阵地和生活富足而惬意的村民。“规划先行产业支撑、惠及百姓宜居幸福”等字样的标语,画着浓郁民族风情蒙古包的洁白农家院墙、挂满各种宣传标语牌的电线杆、蔬果飘香的农家小院、品牌和样式各异的私家小轿车、善良朴实好客的村民等都成了最靓丽的风景。参观了村里的卫生室、文化室、村务监督委员会、妇联、计划生育服务室、财务室、便民服务室、人大代表工作室、党群工作室等,听取了当地干部对牛牛营村“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情况的介绍,感受着“十个全覆盖”惠民工程给农牧区带来的新变化,大家无不被所见所闻震撼着。
在兵州亥乡上十里坡村,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的一排排整齐院落,湛蓝的天空下用鲜红字体刻着村庄名字的巨石、金色的农家院落外墙、铺满红瓦的房顶、院内低矮的花式花园墙、满园多彩的秋叶和堆积如山的金黄色玉米棒子、村民脸上幸福的笑容,无不展现着村庄的富足、美丽与和谐,以至于老师们开始羡慕悠然自得的农家生活。走进村里的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院子里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满畦的嫩绿韭菜、站在角落里的垃圾桶、一应俱全的各式健身器材等都在向大家讲述着新时期农牧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很多教师忍不住踏上健身器做起了运动、掂起乒乓球拍切磋起了球技;党员生活屋里耀眼的党徽党章、散发着书香的农家书屋里一架架各种书籍、新农村讲堂里古色古香的桌椅、科普惠农服务站里的农业科技知识及成果展、满墙宣传孝老爱亲等文明乡风的彩色壁画,都在讲述着这个“文明村”的文明故事和文明成果。
在察素齐镇王毕克齐村,恢弘的村庄大门建筑、宽大优美的广场、干净而又宽阔的柏油马路、一个个院落门口成双成排的红灯笼都向人们展示了这里是当地最富裕的村庄。挂满街边墙壁的宣传画和用苍劲有力的毛笔字书写在街道墙壁上的村规民约三字经、十佳村民宣传展、村庄红色人物革命故事展、法律援助工作站、道德讲堂等都以独特的方式讲述了这个村庄的文明传承和独特魅力。每到一处,大家都忙着拍照留念,以自己的方式留住和延续这里的现代农牧业文明。
内蒙古财经大学教师实地观摩“十个全覆盖”工程
一路走来,老师们和当地干部不断地讲述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今非昔比的巨大变化,不仅新农村建设生活设施巨大改善,村民素质、干部服务能力与服务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大家看到了党的正确领导下推行基本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政策真正贯彻落实,看到了课本上倡导的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现实生活图景,看到了农牧民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的全面发展,目睹了“十个全覆盖”工程给农村牧区建设带来的新变化,真正地理解了“农村不比城里差、美丽村落是我家”,认识到了“十个全覆盖”就是暖民心、改民生、施德政下的“幸福全覆盖”故事。
离开时,大家纷纷表示,此行拓展了视野,更加坚定了拥护党的正确领导的信念,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回去后要把“十个全覆盖”工程这一最鲜活、最生动、最好的教材融入到课堂教育教学中去,更加生动详实地把课堂教育教学与实践教育教学结合起来,更加准确、生动地向青年大学生宣讲国家和自治区的农村牧区改革发展实践,尤其是“十个全覆盖”工程给农村牧区带来的巨大变化,积极开展与农村牧区结对建设“思政教育基地”实践教学,增强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同时,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要把“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典型经验与学术科研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田野调查,使科研既反映当代中国深化改革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成就,又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