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笑珠峰不高——王富洲遗体告别仪式侧记

24.07.2015  18:11

    新华网北京7月24日体育专电(新华社记者张薇 顾涓)7月24日清晨的北京,天空阴沉,少了几分暑气。八宝山革命公墓东礼堂前,整齐地摆着两排花圈。55年前,敢笑珠峰不高的中国登山队完成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壮举,王富洲是当时的突击队长。而今,“敢笑珠峰舍我其谁英雄气概”、“当昭皓月流芳千古赤子情怀”的挽联,是对这位中国登山名宿永远的纪念。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北路,曾被认为是不可征服的世界第三极。经历多次登顶失败的英国登山者更是将其称作“死亡的路线”。然而,年轻的中国登山队于1960年3月在珠峰脚下“安家落户”,还在帐篷中间空地上搭起的象征性的门上写下“英雄气盖山河,敢笑珠峰不高”的对联。然后,仅用了两个月时间,他们就把红旗插上了地球制高点。

    时年25岁的王富洲正是当时的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突击队长,他与贡布、屈银华、刘连满四人从海拔8500米的突击营地出发,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突击顶峰,于25日凌晨4时20分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壮举。

    回想起这一壮举,中国登山协会主席李致新依然有些激动。“王富洲是我们国家登山运动的开创者和中国登山精神的塑造者之一。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肩负着祖国的使命,克服种种困难,在物资等各方面条件都非常缺乏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就是凭借个人的毅力和团队的精神,和队友克服了那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而登顶珠峰。

    在这个过程中,王富洲严重冻伤。李致新表示,这是以“生命来铸就辉煌”。而在我国老一辈女登山运动员、王富洲的中国地质大学同学袁扬眼中,他一直“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但干什么都很有担当”。

    1964年在攀登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活动中,王富洲作为运动员成功登顶。中国登山队实现了人类首次登顶世界第14高峰的壮举,并创造了一次10名队员集体登上8000米以上高峰的世界纪录。

    “王富洲,一路走好”。曾与王富洲并肩作战、登顶珠峰的贡布、屈银华、刘连满因为年事已高,且有人身体有恙或人不在京,未能前来送老战友最后一程,但他们送上花圈,表达思念。

    生命有限,精神永存。8次攀登珠峰、两次登顶成功的中国登山队总教练罗申动情地说:“当年我能到国家登山队,就是在王老等老一代登山家精神的鼓舞下。我也看过郭超人写的文章,王老他们无私奉献、勇攀高峰的精神让我很感动。

    李致新说:“登山事业是前仆后继的,要薪火相传,最重要的是继承老一辈的登山精神。”而从小生长在登山大家庭的中国登山协会办公室副主任王云龙也说:“王老师一生对登山事业的追求,不畏生死的精神,时刻都激励着我们新一辈的登山工作者。

    王云龙的父亲王丑孩于1974年进入中国登山协会,曾十几次进藏,在登山队担任后勤服务工作。带着父亲“至少学会做人”的教导,王云龙也在登山协会一干就是13年。“随着工作的深入,反过来再想他们还能完成这么多壮举,非常不容易,既然他们能做,我们这一辈人更没有理由做不好,”王云龙说。

    在近300名为王老送行的各界人士中,还有专程从日本赶来的日本山岳会人士伊丹绍泰,一身黑色西装、表情凝重。他表示,自己是1980年中国开放山峰之后第一批前来登山的日本人,从那时起就认识了王富洲,从王老身上学了不少东西。

    敢笑珠峰不高,以王富洲为代表的中国老一辈登山人带着乐观而又大无畏的精神挑战极限。而在李致新看来,这种精神远远超出了体育的范畴,鼓舞着全国人民。

    高山还在,登山精神还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体育事业要有所作为,我们登山也一定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做出应有贡献,做好这些工作是对老一辈登山家最好的纪念,”李致新说。

“神经谷粒”网络成功记录大脑活动
  大部分现有脑机接口系统只能使用一到两个传感器进新华网
饲草增产增效有了新办法
  “饲草高效栽培技术选择优良饲草品种,新华网
把电池“织”进衣服里
  身上穿的衣服就可以给手机无线充电,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