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一丹职业生涯的“悲喜得失”
原标题:敬一丹职业生涯的“悲喜得失”
温婉、知性、朴素、深邃,这是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在央视工作27年来,在镜头前呈现给观众的形象。
12月4日下午,敬一丹做客“部校共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时,依旧以“唠嗑”的方式与内蒙古师范大学千余名师生追忆成长往事,分享职业生涯的“悲喜得失”,话语间流露着温暖与真诚。
谈职业认知三个词总结职业生涯
当日,敬一丹穿一身淡雅的休闲装出现,以“遇”字开头,回顾了她从知青到大学生,再进入央视成为主持人的历程。
“有用、有限、有为。”敬一丹用三个生动的词语总结了自己多年的职业认知。
“有用”是她能够在20年时间中,通过《焦点访谈》节目为舆论监督注入了自己的力量,感到“做了一件有用的事,值得的事”。
“同学们将来在工作中,总会有自己觉得特别有用的事,做的过程中未必会看清楚,而当你离开、老去时,回想起来,会给自己一个微笑。”敬一丹说,当年轻人进入另外一个社会角色、一个行业,总会在某一个阶段看到自己的“有限”,她也一样。
“人要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她告诫在座的大学生,“很多刚从校园走出的年轻人,在社会中遇到挫败,可能会想,我学的知识,做的多年准备,我的激情和方向,怎么都与现实有很大距离?”
这时候该怎么办?敬一丹说,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是“有限”的,理想并不能都实现,在坚持理想中,不断调整自己,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在了解自己的“有限”之后,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
她谈道:“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能做的事情很有限,但不能因为有限我们就不做。新闻工作是由许多环节组成的,我尽我所能在我这一环有所作为。”
谈新媒体不忘调侃崔永元
在央视工作27年,敬一丹曾以为自己会一路都在行业“上升状态”中走到退休,但新媒体的到来,让她之前的想法改变了。
“新媒体会影响我们吗?还有几年会正面相遇,自己会躲得过去吗?”敬一丹自嘲,自己有一些惰性,曾想过平稳走到退休。当得知看自己节目长大的一代人,有了更多选择,很多人扑向新媒体,她也在不断思索:“传统主流媒体,有没有新的作为?”
“前几天,崔永元生病,我问他怎么了,他说自己总想着一些国家大事,心都操碎了。”谈到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敬一丹还不忘调侃崔永元,也让现场气氛再度活跃起来。
敬一丹说,看到年轻人倾向于新媒体,但又引发出一系列问题,自己虽没有像崔永元那样,但有时也会“夜不能寐”。
敬一丹寄语新闻专业的大学生,“电视最辉煌的时代已过去,不可复制。在新媒体发展迅猛的形势下,如今的年轻人面对的选择也是多样的,要把自己的眼界放宽,才会有更多的选择,创造出更多精彩。”
再谈退休打开人生又一扇门
敬一丹今年4月从央视退休,她出版新书《我遇到你》,写下对职业生涯的回忆。其中回顾了自己在央视做《焦点访谈》《感动中国》《一丹话题》等节目时的历程。
敬一丹坦言,自己确实缺少一点“锐”,没有太多锋芒,“中庸”是她曾给自己的定位。“自己在演播室更合适,与现场拉开距离,沉淀一些,思索一下,再发表言论,节目中留有余地,更能引发公众思考。”在《焦点访谈》栏目中,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社会中的阴暗面、不如意的地方,给人以痛感和警示。她的节目则属于一种隐痛,也绝不会让人感到轻松。
“所有的年龄都是最好的年龄,60岁的年纪更从容,更有体验,更能做自己想做而能做的事。”今年退休后,敬一丹依旧在致力于教育工作和公益支教。
如同她曾说过的:“人生有无数的可能,60岁也好,退休也好,只是打开了人生的又一扇门。”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