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建筑垃圾,需要立体化介入

10.09.2015  10:43

  ●张斯源

  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不仅为城市带来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更带来了数不清的建筑垃圾。不知从何时起,建筑垃圾成了老百姓闻之色变、头疼不已的问题。城市要和谐发展,建筑垃圾的处理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

  其实,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约为15.5亿吨,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目前,我国如此巨量的建筑垃圾绝大部分未经分类便运往郊外或农村,采用露天堆放或直接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甚至很多河流也成了建筑垃圾倾倒场。这种处理方式在占用了大量土地、河流资源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特别是由于缺乏有效分类,建筑垃圾中的建筑用胶、涂料和油漆等物质不仅难以降解,还含有有害的重金属元素,长时间埋在地下会造成地下水污染,破坏土壤结构。

  笔者以为,一方面,确实需要有关部门重拳出击,打击乱倒建筑垃圾现象。就这一点而言,我市的整治成果十分明显,执法人员严查一个月,无资质运输车明显减少。另一方面,是不是也可以考虑,怎么样能让这些垃圾变废为宝?事实上,对建筑垃圾并非无计可施,若将其进行有效处理,多可作为再生资源加以利用,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笔者前些年曾了解过,对于让建筑垃圾变废为宝的办法,国内外都有过成功的例子。比如天津市最大规模的人造山,利用建筑垃圾500万立方米,如今这座人造山已经成为天津市民游览休闲的大型公共绿地。而河南省濮阳市为有效解决建筑垃圾的处置问题,从1999年开始,在濮上路以西占地500亩建设濮水公园,利用建筑垃圾进行堆山造景,既弥补了平原地区无山无水的缺陷,又大量处理了建筑垃圾,得到一致好评。更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首批确定7处建筑垃圾堆山造景地点,由此,石家庄市成为我国首个批量利用建筑垃圾进行堆山造景的城市。据介绍,这7处人造山景点计划销纳建筑垃圾1520万立方米。在我国,除了以上3种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方式,也有部分地区将建筑垃圾处理后用作建筑地基,这样做可以就近处理,节省运费,但其安全性也遭到各方置疑,目前尚未大面积使用。

  从技术角度来说,虽然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进步空间还很大,和国外先进技术相比尚存差距,但在我国实现和大力推广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是完全可行的。

  从这里说,笔者有这样的想法,能不能由有关管理部门出面,对我市的建筑垃圾进行统一管理,由政府部门出面甚至给予资金支持,立体化介入,把这些目前看似是垃圾的东西变废为宝,成为有用的资源?

  若如此,善莫大焉。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