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国家一级编剧、包头文学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闫甫

21.04.2016  09:03

  闫甫从事文艺工作五十年,在创作中生活,在创作中奋斗,不管拿着笔,或是放下笔,心与情都从未离开过戏剧创作和一部部心血凝聚的作品。这些戏剧作品,是他终身栖息身心灵魂的美丽之地。

  闫甫,1939年生,现为国家一级编剧、内蒙古自治区戏剧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包头市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9年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以他为第一作者创作的《曲折的婚礼》、《北国情》、《契丹女》、《东瀛女》、《舍楞将军》等一大批大型戏剧作品多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全国少数民族艺术创作“孔雀奖”金奖等重要的国家级奖项。在五十年的艺术创作生涯中,闫甫以众多的“第一”、“唯一”为包头市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戏剧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1939年,闫甫出生于山西省山阴县,后随全家迁居太原。早在上小学时,他就开始痴迷于戏剧。上学之余,他用各种机会看“大戏”。到了中学时代,闫甫已经和戏剧不能分开了。为了看戏,他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挣钱。有一个假期,他靠拉板车挣了些钱,和同学跑到北京,住最便宜的旅馆,进最好的戏院,一个月下来,进遍了京城的各大剧场。山西省太原市中学的勤艺戏社,是闫甫最早发挥戏剧才华和进行艺术实践的地方。在那里,他自编自演的一系列校园剧,倾注了他对戏剧的向往和追求。

  1958年,闫甫以优异的成绩读完高中,进入了内蒙古艺术学校首届导演班,少年时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毕业后,他先后在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内蒙古话剧团、包头市晋剧团、包头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包头市艺术研究所工作,在戏剧艺术的道路上一路摸索前行。

  品味闫甫的剧作,令人赞叹的不仅仅在于那精湛的艺术水平,还在于他常常出乎意料地先声夺人,以他人尚未察觉或尚未起步的新方位,选取新的视角。他创作的晋剧现代戏《重上青山》,敢于在“四人帮”猖獗时讴歌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表现了剧作家的胆识和魄力。晋剧现代戏《曲折的婚礼》又在刚刚粉碎“四人帮”后,为当时尚未平反的“右派”、“反动学术权威”呼吁,为拨乱反正敲响锣鼓,开道壮行,表现了剧作家的真知和远见。

  人们评价闫甫的剧作具有“深刻的主题,精致的结构,诗化的语言,诗的意境”,而这背后隐含着闫甫勤奋辛苦的付出。早些年,家里没有写字台,他把案板放在锅台上写。他常在大街上一边走一边打腹稿,口中念念有词,几次撞到停在路边的车辆上,被不知情者视为“疯癫”。一旦创作灵感来了,闫甫时常通宵不寐,甚至几天几夜不合眼。为了安心创作,他经常找一处僻静的旅馆,租一房间,托人送饭,自己在里面一写就是十天半月不出来。

  1992年6月,以闫甫为第一作者创作的大型漫瀚剧《契丹女》代表内蒙古越过长江,参加文化部在泉州举办的“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获优秀剧目奖等多项大奖。以闫甫为第一作者创作的《北国情》、《契丹女》、《东瀛女》、《舍楞将军》等一批脍炙人口的精品力作,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全国少数民族艺术创作“孔雀奖”金奖等一系列重要的国家级奖项尽收囊中。

  闫甫是自治区戏剧界公认的高产、优产剧作家。1992年,为庆祝自治区成立45周年,共有4部献礼剧目在首府呼和浩特演出,而其中3部的第一作者都是闫甫。2009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

  闫甫对戏剧事业执着追求,一往痴情,从未停止过奋斗,从不敢稍有懈怠。直至今日,他仍在苦苦地思索着,顽强地寻觅着,执着地追求着,他的生命因追求而美丽。(记者王雪仙)

[责任编辑 魏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