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呼伦贝尔发展之路

24.03.2015  14:07

  ●绿色是呼伦贝尔的底色,生态良好是呼伦贝尔最大的财富、资源和优势。呼伦贝尔的生态保护要在发展与美丽之间找平衡点。

  ●旅游业是战略性支柱产业,也是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

  ●呼伦贝尔市有自身的优势,要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契机加快发展,建议要加快互联互通建设。

  3月13日上午,正在北京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利平,应邀赴人民网直播室,围绕“新常态下呼伦贝尔发展之路”这一主题,就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业发展及“一带一路”建设等话题,接受了人民网记者专访。

  人民网:有一首歌叫《呼伦贝尔大草原》,歌词描绘了大草原的美景,并表达了对大草原的热爱。有人说呼伦贝尔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地方,今天走进我们演播室的嘉宾就来自那里。请问张利平代表,从呼伦贝尔到北京参加会议这一路南下,您有什么感受,看到了什么风光?

  张利平:呼伦贝尔现在仍然是冰天雪地,白雪皑皑,整个呼伦贝尔大地覆盖着厚厚的积雪,越往南走,感觉到温度越高,雪越少,春天的气息也就愈加浓厚。

  人民网:听了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您有什么感受?在您眼中这些年内蒙古有什么样的变化?

  张利平: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通篇贯穿着科学发展的鲜明主题,是一个体现改革创新精神的报告,也是一个贯穿体现民生情怀、问题导向的报告。报告洋溢着执政为民的深厚情怀,站位高远、创新求实。

  内蒙古自治区这些年的变化还是很大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处于全国前列。去年是内蒙古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去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自治区党委认真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落实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从内蒙古实际出发,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明确发展目标,丰富和完善发展思路,明确了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路径和举措,凝聚了共识,激发了各族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开创了内蒙古崭新的发展局面。

  人民网:在人们的印象中,呼伦贝尔是大草原的代名词,其实呼伦贝尔是一座城市,面积非常大,那么呼伦贝尔这座城市有什么特点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呢?

  张利平:呼伦贝尔市有三个特点是有别于其他城市的。首先,地域辽阔,面积很大。呼伦贝尔市地域面积25.3万平方公里。第二,生态良好,景色迷人。绿色是呼伦贝尔的底色,生态良好是呼伦贝尔最大的财富、资源和优势。呼伦贝尔森林覆盖率为51.3%,草原的盖度为77%,是一个充满绿色的地方。第三,民族众多,文化独特。呼伦贝尔地处中俄蒙三国交汇处,是我国唯一同时毗邻俄蒙的地级市,三国文化在这里共处共融共存。呼伦贝尔有42个民族,其中,一些人口较少的民族,都很好地保留了自己的风俗、文化和生活习惯。

  人民网:呼伦贝尔有很多的少数民族,旅游是不是这个城市的一个特色?

  张利平:是的,呼伦贝尔的旅游业是一个方兴未艾的产业。2014年入境旅游的人数是1290万人次,实现旅游销售收入360亿元。呼伦贝尔旅游有三个特点。原生态,呼伦贝尔有12万平方公里的森林,大兴安岭森林的主体部分在呼伦贝尔境内,有8万平方公里草原,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西侧,8万平方公里草甸草原是我们国家乃至世界最好的草原之一,还有两万平方公里湿地,三千多条河流,五百多个湖泊,是东北大江大河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多民族,各民族都很好地保留了自己的文化,文化和旅游结合的很好;国际性,地处中俄蒙三国交汇处,到那里可以看蒙古国风情,可以看俄罗斯风情。所以说,呼伦贝尔是可游、可去、可看的好地方。

  人民网:旅游业目前是呼伦贝尔市的主要经济来源吗?

  张利平:我们把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是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也是一个富民产业,使老百姓收入增加了。

  人民网:我相信很多人特别向往大草原的美景。就像歌里唱的一样,洁白的蒙古包、高山、大兴安岭。您现实中看到的也是这般美吗?

  张利平:我觉得现实中比这里描绘的还要美。大兴安岭是我们国家最好的森林之一。在根河市和额尔古纳市一带,还有好多没有人烟的原始森林。呼伦贝尔是草甸草原,草的密度、草的厚度更好一些。特别是水资源丰富。大兴安岭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呼伦贝尔市人均水资源量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5倍。现实中的呼伦贝尔是蓝天、白云、绿草、清清的河流,是诗一般的呼伦贝尔,是天人合一的地方。

  人民网:听过《呼伦贝尔大草原》这首歌的人,都会感觉心胸特别开阔,您周围的朋友对呼伦贝尔是怎么评价的?

  张利平:许多游客对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美感到震撼。特别是冬季来到呼伦贝尔的游客就讲,每年要来一次呼伦贝尔,天气虽然冷一些,但是,来一次身体的每个细胞都会被激活一次,有利于身心健康。

  人民网:作为一个旅游胜地,呼伦贝尔在生态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张利平:呼伦贝尔一直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保护我们有一个理念是美丽与发展双赢。呼伦贝尔要吃饭、要发展,但是,必须在保护好森林草原,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来谋发展。在发展与美丽之间找平衡点,实现美丽和发展双赢,处理好这个关系,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近些年,我们在保护生态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蓄积量增加了1.2亿立方米;实施了草原保护工程,落实国家出台的草原保护和奖励补助政策,每年国家会向呼伦贝尔投资5亿元。实施了治沙工程,从2009年开始,每年治理一百万亩沙地,投资一个亿以上,截至目前,我们已经累计投入超过8亿元,治理沙地600万亩。此外,划定了一些自然保护区,现在有30多个不同层级的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划定了实际就是划定了生态红线,红线就是高压线,是不能触的,不能碰的。我们退耕、退牧、退小(小矿山、小煤矿、小水泥),搞一些“退小”的工程。对一些大的矿山,建立和谐矿区、绿色矿山。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已经明令,从今年4月1日开始,内蒙古境内的大兴安岭林区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放下伐木的锯子,放下砍树的斧头,由过去的生产变成保护。

  人民网:满洲里是我国特别有名的陆路通商口岸,请给我们描绘一下满洲里现在是什么样的繁忙景象?呼伦贝尔市的对外开放工作又有什么样的特点?

  张利平:呼伦贝尔共有8个国家级一类口岸,占自治区对外口岸的二分之一。其中,满洲里是我国最大的边境陆路口岸。近年来,满洲里正在加快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通关条件,累计投入20多亿元。此外,呼伦贝尔同俄罗斯的伊尔库兹克州、蒙古国的东三省等比邻地区,山水相连、交往密切,形成了一种比较顺畅的交往沟通机制。所以我们觉得,无论向北开放也好,还是“一带一路”战略也好,呼伦贝尔都是有一定基础的。呼伦贝尔市有自身的优势,要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契机。同时,也希望国家能够从顶层设计上、从投入上,再加大力度,帮助呼伦贝尔取得更大的发展。

  人民网:如您所说,呼伦贝尔在“一带一路”建设上有很多优势,那在促进发展上还有哪些措施呢?

  张利平:要加快互联互通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到蒙古国仍没有铁路,公路进入蒙古国境内也是草原路;要同两国毗邻地区建立稳定的、经常性的沟通机制;要增加人员往来,增加彼此的互信;同蒙俄合作上,要谋长远、算大账、讲信誉、求双赢、切忌一头炕热。

[责任编辑 张睿 ]